在房間里養什么盆栽花對風水好
98
2023-07-09
菊花獨立秋鳳,不與百花爭艷,有很好的觀賞性,且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第三,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產量居首。因此很多人都喜歡在家中擺放一些菊花盆栽,但在家中擺放菊花盆栽也要講究菊花盆栽的養殖方法;那么盆栽菊花怎么養殖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文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盆栽菊花怎么養殖方法
盆栽菊花的養殖方法與注意事項
生長適溫18~22℃,最高32℃,最低10℃,是一種短日照植物。
適宜富含腐殖質、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中性的砂壤土。繁殖方法可用播種、扦插、分株、嫁接等方法。
栽培訣竅:用扦插成活的幼苗上盆,盆土可用園土5份、腐葉土2份、廄肥、2份、草木灰1份,再加入少量河沙、骨粉等,或腐葉土6份、砂壤土3份、餅肥渣l份混均配制培養土。盆底墊鋪碎瓦片,以利排水。上盆時將小土球菊苗栽植于盆內。栽植后澆透水,置通風陽光處。生長期間的澆水,春季幼苗期澆水適當少些,以促進根系生長。夏季炎熱,每天早晚各澆1次水,水量要足,以防因缺水而造成植株枯萎。若天氣過干燥,應向葉面噴水,但注意忌積水。秋季育蕾開花期注意不要使盆土過干,每天在上午或下午澆水1次,保持盆土濕潤;幼苗上盆半月后,每隔2~3周施肥1次,以氮肥為主,肥水比例為2:8,以促進生長。
立秋后每隔7~8天施1次腐熟磷、鉀液肥,或用0.1%的磷酸二氫鉀,連施3次,促使花芽分化。待花蕾形成后,每隔5~6天施1次濃度30%腐熟餅肥水,直至開花。施肥前使盆土稍干,施肥后用噴壺噴少量清水,以沖去葉片沾到肥液,避免葉片發黃脫落。夏季高溫及花芽開始分化時應停止施肥;摘心一般大菊摘心3次,第1次在定植后半個月,幼苗高15~20厘米,葉片6~7片時進行,留下基部3~4片葉;第2次在首次摘心后3~4周,將新枝頂端摘除,留下部的2~3片葉;第3次是再過3~4周,方法同上,即俗稱“定頭”;抹芽與疏蕾。為使營養集中于孕蕾開花,要及時將這些新枝、芽抹去,僅留下所需要強健而分布恰當的分枝。一般在10月上、中旬,當主蕾似豌豆粒大小、花梗略有伸長時除蕾。選定的花蕾要求大小基本一致,開花才能均勻、整齊美觀。除蕾進行多次,才能達到理想的花形。
菊花易遭受蚜蟲、紅蜘蛛、粉虱、天牛、卷葉蛾、刺蛾、尺蠖、蠐螬等及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根腐病、葉枯病、銹病等病蟲害危害應及時防治。
菊花的相關知識點拓展:
菊花為多年生草本,高 60-150厘米。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葉互生,有短柄,葉片卵形至披針形,長 5-15公分,羽狀淺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邊緣有粗大鋸齒或深裂,基部楔形,有柄。頭狀花序單生或數個集生于莖枝頂端,直徑 2.5-20厘米,大小不一,單個或數個集生于莖枝頂端;因品種不同,差別很大。總苞片多層,外層綠色,條形,邊緣膜質,外面被柔毛;舌狀花白色、紅色、紫色或黃色。花色則有紅、黃、白、橙、紫、粉紅、暗紅等各色,培育的品種極多,頭狀花序多變化,形色各異,形狀因品種而有單瓣、平瓣、匙瓣等多種類型,當中為管狀花,常全部特化成各式舌狀花;花期 9-11月。雄蕊、雌蕊和果實多不發育。
菊花為多年生宿根亞灌木。繁殖苗的莖,分為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地上莖高0.2-2米,多分枝。幼莖色嫩綠或帶褐色,被灰色柔毛或絨毛。花后莖大都枯死。次年春季由地下莖發生孽芽。 菊花葉系單葉互生,葉柄長1-2厘米,柄下兩側有托葉或退化,葉卵形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及鋸齒。葉的形態因品種而異,可分正葉、深刻正葉、長葉、深刻長葉、圓葉、葵葉、蓬葉和船葉等8類。 菊花的花(頭狀花序),生于枝頂,徑約2-30厘米,花序外由綠色范片構成花苞。花序上著兩種形式的花:一為簡狀花,俗稱"花心",花冠連成簡狀,為兩性花,中心生一雌蕊,柱頭2裂,子房下位1室,圍繞花住主5孜聚藥雄蕊;另一為舌狀花,生于花序邊緣,俗稱"花瓣",花內雄蕊退化,雌蕊1枚。舌狀花多形大色艷,形狀分平、匙、管、桂、畸等5類。瘦果(一般稱為"種子")長1-3毫米,寬0.9-1.2毫米,上端稍尖,呈扁平楔形,表面有縱棱紋,褐色,果內結一粒無胚乳的種子,果實翌年1-2月成熟,千粒重約1克。
菊花品種具有極大多樣性,分類工作者們探討菊花的原祖。或認為野菊是菊花的原始祖先,或認為甘菊是原祖,或認為它的原祖是小紅菊,或者開出一系列的可能的原祖名單。中國科學工作者有的還進行過屬間雜交實驗,在探討菊花真源方面做了一些推測性和實驗性工作。無論推測和實驗,都是試圖把菊花的來源落實于該屬的某一個或某兩個種上,并且試圖指出,在這些浩瀚的品種中,哪一個品種最為原始,即是說,想找出最原始的菊花品種。
可以肯定,菊花的來源是多方面,是多元而不是單元起源。菊花是異花受粉植物。人們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運用種間,甚至屬間雜交的辦法,來獲取菊花的新性狀,并通過返交、互交等有性過程來獲得新性狀的分離。這樣如此返復的遺傳重組合和性狀的分離,新性狀就越來越多。在這個過程中,有意識的人工雜交和隨機的自然選擇都可以同時出現或交替發生。但是,去劣擇優的人工選擇過程,卻永遠起著主導作用。菊花染色體極其有限。僅記錄到菊花是6倍體,2n=54。菊花新品種產生的另一個可能的途徑是體細胞的突變(芽變),用固定芽變的辦法來獲得新品種。(風水www.azg168.cn)
盆栽菊花的養殖方法與小技巧
1、澆水
菊花生長期的水分管理一定要要按照“旱時及時澆水、澇時及時排水”的原則進行。并且在孕蕾期前后要保證有充足的水分。澆水也可以結合施肥進行,還要注意做到“見濕見干”,就是既不宜半干半濕,也不宜過干過濕。還有就是每天早、晚給葉片噴1次葉面水。
2、施肥
施肥前應先松一松土,不宜澆水,應在盆土較干時澆施肥液,施肥時切不可將肥水沾在枝葉上,否則會使葉片枯黃,施肥后要及時用噴壺向苗株噴清水,以沖洗去葉片上沾染的肥液。
3、溫度
養好秋菊的關鍵,首先是使秋菊過好越冬關。由于我國南北方氣候條件不同,秋菊越冬的管理方法也不同。南方一些地區露地栽培的菊花花謝之后,莖葉逐漸枯萎時可在菊株距地面15厘米處剪斷,澆1次越冬水,然后用落葉干土覆蓋,使莖葉外露3-5厘米,以利通氣,即可安全越冬。
5、換土
菊花的整個生長過程中,一般需要換盆2—3次。幼苗期移栽在直徑約12厘米的小盆養護,壯苗期換入直徑約15厘米的盆內培養,花蕾分化前再換入直徑約20厘米左右的盆中培養,這時應適時加施肥料,只有這樣,花盆逐漸增大,盆土逐漸增多,才有利于供給各個生長發育階段所需的適量水肥。
6、及時摘心
及時摘心可促發側枝,有效地壓低株高。盆栽的摘心時間和次數,因不同選形藝術而異,一般留4—7朵,菊苗定植后留4—5片葉摘心,等其側枝長出4—5片葉時,每個側枝再留2—3片葉進行第二次摘心。
7、防治蟲害
秋季盆栽菊花病蟲害較多。發病初期用1%波爾多液或50%代森鋅粉劑加1200倍水噴治,每周一次,噴3次即可。
8、修剪
菊花壯苗期,萌發出許多腋芽,需及時用手指捏掉,否則將消耗大量養分,長出許多開小花的小分枝,使植株顯得雜亂無章。孕蕾期間,在頂蕾下的小枝上有時出現旁蕾,除因需要保留的以外,也應及早用鑷子去掉旁蕾,促進頂蕾肥大。
9、養好腳葉
俗話說“鮮花還需綠葉配”。做到適期扦插,在盆菊生長期間,合理施肥、澆水、預防病蟲害,即可防止腳葉枯黃脫落,又可確保葉片青秀,提高觀賞效果。推薦閱讀:必看家居綠植風水擺設
關于盆栽菊花的養殖方法與技巧有哪些
菊花別名黃花、秋菊、節花、九花等。性喜陽光充足、涼爽通風的環境,忌盛夏烈日曝曬,稍耐陰,較耐旱,較耐寒,怕積水。
生長適溫18~22℃,最高32℃,最低10℃,是一種短日照植物。
適宜富含腐殖質、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中性的砂壤土。繁殖方法可用播種、扦插、分株、嫁接等方法。
栽培訣竅:用扦插成活的幼苗上盆,盆土可用園土5份、腐葉土2份、廄肥、2份、草木灰1份,再加入少量河沙、骨粉等,或腐葉土6份、砂壤土3份、餅肥渣l份混均配制培養土。盆底墊鋪碎瓦片,以利排水。上盆時將小土球菊苗栽植于盆內。栽植后澆透水,置通風陽光處。生長期間的澆水,春季幼苗期澆水適當少些,以促進根系生長。夏季炎熱,每天早晚各澆1次水,水量要足,以防因缺水而造成植株枯萎。若天氣過干燥,應向葉面噴水,但注意忌積水。秋季育蕾開花期注意不要使盆土過干,每天在上午或下午澆水1次,保持盆土濕潤;幼苗上盆半月后,每隔2~3周施肥1次,以氮肥為主,肥水比例為2:8,以促進生長。
立秋后每隔7~8天施1次腐熟磷、鉀液肥,或用0.1%的磷酸二氫鉀,連施3次,促使花芽分化。待花蕾形成后,每隔5~6天施1次濃度30%腐熟餅肥水,直至開花。施肥前使盆土稍干,施肥后用噴壺噴少量清水,以沖去葉片沾到肥液,避免葉片發黃脫落。夏季高溫及花芽開始分化時應停止施肥;摘心一般大菊摘心3次,第1次在定植后半個月,幼苗高15~20厘米,葉片6~7片時進行,留下基部3~4片葉;第2次在首次摘心后3~4周,將新枝頂端摘除,留下部的2~3片葉;第3次是再過3~4周,方法同上,即俗稱“定頭”;抹芽與疏蕾。為使營養集中于孕蕾開花,要及時將這些新枝、芽抹去,僅留下所需要強健而分布恰當的分枝。一般在10月上、中旬,當主蕾似豌豆粒大小、花梗略有伸長時除蕾。選定的花蕾要求大小基本一致,開花才能均勻、整齊美觀。除蕾進行多次,才能達到理想的花形。
菊花易遭受蚜蟲、紅蜘蛛、粉虱、天牛、卷葉蛾、刺蛾、尺蠖、蠐螬等及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根腐病、葉枯病、銹病等病蟲害危害應及時防治。
盆栽菊花常見問題解答
盆菊栽培有哪些關鍵技術
①適期控肥。菊花喜肥,基肥應多施磷鉀肥,追肥不可過多或過早,立秋以后從孕蕾開始到現蕾為止,肥水要充足。
②適當澆水。春季澆水宜少。夏季澆水要充足,秋季澆水量需適當增加。冬季幼苗越冬要嚴格控制澆水。
③適盆換土。菊花在整個生長過程中一般需要換盆2~3次,幼苗期移入口徑約12厘米的小盆,壯苗期換入口徑約15厘米的盆,花芽分化前再換入口徑約20厘米的大盆中。
④及時摘心。菊苗定植后留4~5片葉摘心,待其側枝長出4~5片葉,每個側枝再留2~3片葉時進行第2次摘心。
⑤抹芽疏蕾。菊花壯苗期萌發許多腋芽,需及時用手指捏掉,孕蕾期有時在頂蕾下小枝上出現的旁蕾,也應及早用鑷子去掉。
⑥防病蟲害。發現紅蜘蛛等害蟲要及時殺除;病害要趁早防治,可經常噴灑波爾多液、百菌清等藥液。
菊花不開花有哪些原因
①內因。菊花屬短日照植物。在每天光照12小時以下的條件下才能分化花芽,并形成花蕾開花。菊花花芽分化在自身生長階段已完成,同時需要在短日照、氣溫較低、晝夜溫差10℃左右的環境條件下,頂芽才能轉化為花芽,孕蕾開花。②外因。養護不當。比如苗期澆水過多,施氮肥過量而又缺乏磷鉀肥,修剪不及時,過早或過晚摘心、剪技。如采用扦插繁殖,在幼苗期,澆水不宜多,盆土中除施入基肥外,幼苗期一般不必施追肥,可使小苗生長健壯。
定植后留4~5片葉時注意及時摘心。
摘心時應將不需要的過密枝、病蟲枝全部剪除,對保留枝條進行摘心,以促使花芽形成。成株期盆土要見干見濕,防止積水。人秋后每隔7天左右施1次充分腐熟的稀薄液肥,孕蕾期再增施2~3次0.1%磷酸二氫鉀或1%~2%過磷酸鈣。經過這樣的養護,“白露”前后即可見花蕾,“霜降”前后則可鮮花怒放。
怎樣使菊花提前開放和推遲開放
①提前開花。在7~8月間將盆栽菊花在每天下午搬入暗室內,使之完全斷光,全天控制日照在8~lO小時內,但夜間要在室外通風見露水,經過50—70天就可見花蕾,使菊花提前到10月國慶節開花。如無暗室,可用黑紙或黑布罩代替遮光,但要完全讓下部不漏光。②推遲開花。即在9月初菊花現蕾時,用燈光補充光照。在傍晚用100瓦(w)電燈.距植株一米內增加2~3小時光照,抑制菊花形成花蕾,到11月停止增光,則可推遲開花到12月份。
怎樣讓菊花一年四季開花
菊花除夏菊外,都屬短日照植物。
若要菊花一年四季開花,只要每天遮光,只給少于10小時的光照即可,連續60~70天,就能形成花芽而開花。
①”五一”開花。將秋菊保留3~5個壯芽置室內養護.1月中旬以后逐漸加溫至20℃以上,適量施肥,控制澆水量,并適時遮光,3月下旬至1月初即可形成花蕾,5月初便可開花。②“七一”開花。4月下旬進行遮光處理,每天只給8~10小時光照,“七一”則可開花。“八一”開花,可推遲在5月下旬進行遮光處理。③“十一”開花。11月芽插或扦插,冬季室溫保持10℃左右,最后一次摘心時間在7月上旬,7月中、下旬進行遮光處理,并注意通風降溫。9月中旬陸續吐色,國慶前后即可盛開。④春節開花。8月中旬進行秋扦育苗,9月中旬分株上盆.11月份移入低溫室內,12月逐漸加溫至15~20℃,進行遮光,2月上句即可開花。
延長菊花開花的竅門
具體做法:11月初將開放的菊花放在室外地窖(陽畦)內,窖深一米左右,上面覆蓋塑料薄膜,天寒時在塑料薄膜上再覆蓋一層草簾。白天將草簾掀開,把塑料薄膜打開一點通風,窖內白天溫度5~7℃,夜間溫度保持在2~3℃,空氣濕度保持在80%~90%。
這樣在元旦、春節拿出,雖已儲存3個多月,但花朵仍鮮艷不凋,擺放在屋內,節日里來訪親友,贊美不絕。
怎樣使菊花開上千支花朵
①選芽。9月下旬至10月上句,選第一代腳芽扦插育苗。要求芽全長10厘米,出土部分5厘米左右,長勢茁壯,豐滿飽頭,下帶根系。②摘心。在植株展開6 -8片葉時,進行第1次摘心,當一級側枝展開4N5片葉時,進行第2次摘心。摘心要連續進行5~6次,直至7月下旬。③換盆。第1次摘心后,可換上二缸筒盆,第2次摘心后,換上三道箍筒盆,第3次摘心后,植株已長出幾十支枝條,應搬到室外背風向陽處。培養千朵左右的大立菊,最后應定植于八套盆。④追肥。
每次摘心后,需施肥催芽。夏季10天左右施1次肥。7月下旬最后一次摘心后,再施肥1次。9月中旬施第3次追肥。9月下旬以后,每周追液肥1次。⑤標扎。立秋以后,先在盆內捅入竹竿,再用細竹圍成大小不同的圈綁扎在立竿上,中問用細竹縱橫連成“十”字或“井”字形框架。花蕾發育定型后,即開始標扎,使花朵整齊、均勻地排列在竹圓圈上。
怎樣使一株菊花開出幾色花
4月間挖取2年生獨心白蒿培植,或于秋末采收白蒿種子在陽畦播種,翌年4月初帶土坨挖取,用普通培養土裝入二缸筒盆,以備種植白蒿。5月初,按大立菊定植方法把備作砧木的白蒿定植在水桶盆或四套盆內養護。
將白蒿30厘米以下的腋芽全部去除,保留30厘米以上的腋芽。待具有30余個腋芽時將主莖摘心,以促進腋芽發育成枝。接穗應選擇花期相近、花型豐滿、花色諧調、莖節相似、觀賞時間一致的品種。從6月上旬至7月上旬,根據分枝生長情況,從下至上依次嫁接。嫁接時應注意時機,砧木枝條要老嫩適度,如枝條截斷后髓心稍呈白色,則最為適宜。
怎樣使盆菊葉茂花艷
①澆水。要做到適時適量,如果清晨1次澆足,下午葉不萎蔫,傍晚就不必澆水。天氣干燥時可在傍晚補充噴水1次。天雨少澆或不澆。澆水時忌直沖,防止盆泥濺到葉面上。澆水應隨天氣變化而定,以清晨和傍晚為宜。②施肥。菊花喜肥.但也應適時適量。平時每隔5~7天施肥1次.掌握薄肥多施原則,施肥后應及時用噴壺噴清水(俗稱還水)。小苗上盆半月后,每隔7~10天施肥1次,見花蕾后肥料濃度應稍濃。待花蕾綻開二三分時,應該停止施肥。③病蟲害防治。
菊花主要病害是葉斑病,從春到秋均可發生,雨季更為嚴重。防治應從4月份開始,每隔2周噴灑1次500倍可濕性代森銨或代森鋅。此外,培養菊花還應該做好松土、摘心、摘芽、疏蕾等工作。
菊花生長期為什么要摘心
摘心是促使菊花分枝的主要技術措施。如果不注意摘心,會使菊花無序生長,還會影響菊花的生長勢。第1次摘心可在菊苗已形成根系時,即菊苗扦插后約3周。摘心時摘去尚未開展的頂梢。第2次摘心是在頂端葉腋發生新芽,長出4~5片葉時。以后每隔1個月左右摘心1次。一般大立菊需摘心7~8次、多頭菊2~3次。8月下旬后停止摘心,選留生長勢好的萌枝,一般多頭菊每株5~9枝、獨本菊一株僅留1枝,多余要剪除。摘心工作應選擇晴朗天氣進行,陰雨天氣傷口易腐爛或易發生霉病,不宜摘心。
每次摘心后,應該施腐熟肥1次,使側芽萌發健壯。在選定枝條時,要選健壯、芽頭豐滿的枝條,不要留長勢瘦弱的枝條,以免影響花蕾的盛開。
菊花生長出柳葉頭怎么辦
①定植過早或定頭過早。菊花在自然生長情況下,長出24~26張葉片時,頂芽就會停止生長而發出柳葉頭。這時如得不到花芽分化所需要的短日照條件.頂芽就會停止生長,而在上部正常葉的葉腋重新萌發側枝繼續生長。所以應適當推遲扦插和定植的時間.并加強摘心。定頭宜在立秋后至處暑前進行。②肥水供應過于充足,特別是氮肥過多時,會使營養生長過旺而讓正在花芽分化的植株重新轉入營養生長。因此,水肥管理要適當,花芽分化時期一般不宜施用氮肥。若增施磷鉀肥,則可促進花芽的分化。出現柳葉頭后,應盡早將枝端在1~2片正常葉處剪去,讓腋芽萌發側枝再生長發育,孕蕾開花。但由于莖桿彎曲,開花較少,花期延遲,已降低了觀賞的價值。~推薦閱讀:你真的知道發財樹怎么樣嗎?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