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冬天打...
61
2023-07-06
歷史上,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老百姓根據長年累月的經驗,積累了不少諺語,關于冬日雷電的就有:“冬天打雷,黃土成堆”“三九打雷年成荒,人畜不旺遭水殃”。這些說法是真的嗎?
其實,打雷閃電是不分季節的,只要條件具備,什么季節都可能打雷。不過,夏天經常打雷,冬天少見,這倒是事實。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在夏天,太陽光比較強烈,日照時間也長,此時地面的溫度比冬天的地面溫度熱得多,靠近地面的空氣溫度上升也快。同時,夏天江海湖泊里的水比冬天多,空氣里時水汽多,并且又濕又熱!上冷下熱,很不穩定。冷熱空氣上下激烈運動,就容易滿足打雷閃電的條件。所以,夏天打雷閃電也多。
到了冬天,太陽偏南了,太陽光斜照地面,正午太陽高度變低,溫度也低,白天又短,地面熱得不怎樣厲害,再加上天氣一天比一天冷,接近地面的空氣比較穩定,上升氣流少,不容易具備打雷閃電的條件,所以打雷的時候就少了。
但是,天氣也有反常的時候。即使是在三九嚴冬,只要地面的空氣比較潮濕,溫度高,和高空的溫度相差很大,或者冷空氣把熱空氣猛烈地往上抬,具備產生熱對流的條件,就可能造成打雷閃電的條件。
再說,各地的氣候情況也不一樣。比如我國云南省,冬天并不很冷,并且常有從南方流來的暖濕空氣,因此即使在冬天也常常打雷閃電。再如我國的臺灣省,幾乎常年都打雷閃電??梢姸齑蚶组W電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那么,為何精于觀察的我國老百姓會形成冬天打雷預示不祥之兆的記憶呢,這有可能和明朝末年的一段歷史有關:現在不少史學家都認為,明朝亡于小冰河期。根據史書的記載,明朝末年,冬雷頻繁,溫度明顯偏低,因為糧食無法正常生長,全國各地都爆發大規模的旱災,農民接連遭受災荒,國家也缺少救災的手段,于是內憂外患一起爆發,引發了一場全國大亂。
粵劇《帝女花》劇照,講的是明末長平公主與周世顯的悲情愛情故事
前面說了溫暖的冬天容易有冬雷,那為何冷的年份卻有冬雷頻繁呢,這也不難解釋,剛才我們說了,雷電是因為云層摩擦產生靜電導致的,雖然氣溫很低,但對流仍舊可能旺盛,這對流非熱對流,而是冷鋒對流。冷鋒附近,對流本來就強,而如果冷鋒后面的冷氣團特別冷,冷暖的對比特別強烈,會出現一種斜壓不穩定狀態,這種狀態就會造成雷雨。明朝距今也不多幾百年,老百姓中存在這種記憶實屬正常。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