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是中國人應該對中國古時候的“風水之術”這詞并不陌生吧,在周圍都聽了那么多關于風水的故事了,至于這故事的內容,當然有好也有壞的了,現(xiàn)在小編就繼續(xù)給大家講講關于風水的傳說故事吧!
風水的傳說故事
風水傳說故事
戴公為自己的墓地頗費心思,這墓地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的子孫后代。遍訪了許多的風水先生后,戴公終于決定其中的那個技術最好的那個風水先生,人稱李先生來給自己選墓地。
李先生問了戴公的生辰八字,并親自到附近的幾座山脈觀望。然后李先生對戴公說:“你的墓地現(xiàn)有一處好地方,且非你莫屬!”
戴公大喜,忙問哪里。李先生說:“就是尖明崗(山名),‘頭戴紗帽巖,腳踏狼幢山’。若找準了位置,你戴家將出‘十八頂黃梁傘’!但是——”李先生說峰一轉,“倘若找不準位置,這墳墓做不好你戴家就會出‘十八只討飯籃’!”
聽李先生此翻言語,意思很明確,如果做好了這支墳,那么戴家將出現(xiàn)十八位的達官貴人,甚至將改朝換代。這可不是什么小事,不能隨便亂說。這墳到底做不做,就要看戴公現(xiàn)在的魄力了。戴公細細考慮了好久,決定放手一搏,把自己的墓地選在尖明崗。
幾年后,戴公去逝,戴公子孫按父親遺愿,把父親葬在了尖明崗墓地。這以后戴家整個家族也越來越興旺。家族中先后
出生的十八個男丁,家底也就越來越厚實,每家每戶都養(yǎng)起了黃牛。在農耕社會,家中的男丁和黃牛都是家境殷實的象征。當時的戴家被稱為“十八堂兄弟,十八頭黃牯牛”。這時候,戴家也蓋起了大房子,房連著房,從上家走到下家就是從村頭伸到了村尾,下雨天都不用穿戴雨具。整個家族呈現(xiàn)出一片繁榮的景象,這也遭到了許多外人的妒嫉之心。
十八堂兄弟開始了娶妻生子。不巧,這老大首先生下了一個孩子,是個女兒,接下來,老二、老三的孩子也出世了,都是男孩。這老大為人心胸狹窄,眼看別的兄弟都生了兒子,自己卻是一個女兒,心里不是滋味,懷疑父母的墳是不是對自己不利。他私下請了個風水先生看來風水,這老大請來的王先生,這王先生一看,發(fā)現(xiàn)這李先生選的墓地真是難得的風水寶地,心中不快,心想這么好的風水寶地都讓他給選去了,那我還能混什么飯吃,干脆把你的風水給破了,也讓大家知道我王先生的厲害。于是王先生對老大說:“這墳地方是好的,但是對你卻不太好,雖然家中能興旺,但財產注定要落入他人之手,這風水對你是鮮花朵朵開,卻不結果啊!”
“那照你的意思是?”老大迫不及待的問。
“只開花不結果就是說你沒兒子啊!”王先生們惋惜的說到。
老大急了,忙問要怎么樣才能讓我生兒子。
“辦法到是有一個,只是看你做不做。你把父親的墳遷移到別處就能生兒子。”王先生說完說走了。
這十八堂兄弟中的老大,一聽王先生的話,信以為真。但遷移祖墳是要家族中都同意的,這事那么多兄弟能同意嗎?
這時老大媳婦說到:“憑良心話,這墳是做得好的,自你爹死了后,戴家真是一天比一天旺,可是怎么偏偏我家不好,你說這要大家都同意去遷墳,怎么可能呢?要不你叫幾個人,晚上悄悄地把父親的棺材拿出來放到別處去就好了,等咱家生了兒子,再給父親造一支更好的墳。”
這老大聽后,覺得言之有理,悄悄的找了幾個媳婦娘家的人,準備在深夜把父母的棺材給移地方。
一個沒有月亮的夜晚,老大帶了十來個人,打著燈籠到了父親的墳前,對著父母說道:“爹,不是兒子不孝,讓你死后也不得安寧,我真的是想做一個孝子,人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我就是為了有個兒子傳個后,您老別怪我。”說完,他帶來的幾個人開始敲墳架子。挖啊敲啊的一陣子,這個墳架子就是打不開,那一起來的十來個年輕人怎么都敲不開,這老大一看,心一橫拿過鋤頭大喊一聲:“爹娘,對不住了!”
“嘭!!!”的一聲,墳架子被敲開了!棺材上面唿得飛出兩個類似汽球的東西,啪啪二下就破了,噴出的汽體把這十來個人手中的燈籠都給吹滅了!這時,陰森森的風刮了起來,周邊樹葉沙沙的響,這十來個人都嚇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不敢出聲,這時老大心里也冒出一陣陣的冷汗,忙說:“快!快把棺材抬出來,快抬走!”幾個人七手八腳的拖出了棺材,這時“轟隆隆!”一聲響雷,把一群人嚇得腿腳發(fā)抖。在老大的催促聲中,幾個人草草地綁了一下,抬起棺材就走。沒走二步就下起了大雨,老大一行人淋著雨,抬著個棺材,跌跌撞撞地摸黑走了。
他們抬到了另一座山——伍丘時,已經(jīng)沒有力氣再走了,于是老大說就把棺材放這兒吧。
這以后,戴家十八堂兄弟家中的牛一頭一頭的減少,有的吃了毒草病倒了,有的放在山上不見了。幾個兄弟也接二連三的出事,有的一病不起,有的上山被蛇咬了。第二年,戴家?guī)装匍g的房子被一場大火燒了個精光。在族長的帶領下,十八房的堂兄弟團結一致,又蓋起了和原先一樣的大房子,但這房子蓋好后,戴家已經(jīng)傷到了元神,家底已經(jīng)有些空虛。這新房還沒住幾個月,一場意外又發(fā)生了,又一場大火燒毀了整個村子,這一次戴家已經(jīng)沒有錢再蓋大房子了。轉眼多災多難的三年過去了,老大一家依然沒有生下兒子。面對家族中接二連三的不幸,老大也已經(jīng)沒有能力為父親再去做一座新的墳了,他找了幾個人把父親的棺材抬回了原來的那個墳。他在父親的墳頭哭訴道:“爹呀,這幾讓你在外面風吹雨打,真的是兒子不孝啊!可是爹,這三年來,我們戴家也出了許多事啊,先是老五家的牛死了,接下來是小堂弟十五得了重病快不行了。阿九阿十外出做生意一直都沒回家,最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三年中,我們家的房子被大火燒毀了二次,我們戴家,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能力再造那么大的房子了,兒子不孝,兒子沒有給您老生下個孫子,還把您留下的那點家業(yè)也給敗光了!……”
這過去不久,外出做生意的阿九阿十兩兄弟回來了,說前些時間做生意一直不好,沒臉回家,最近剛剛做了筆大生意,就回家來看看。這之后戴家的狀況開始慢慢好轉。
這時,尖明崗下方的一個小村莊出了些怪事,聽說好多村民家中出現(xiàn)了蛇,特別是靠近山腳的幾戶人家,家中的羊常常被狼給叼走。這怪事出得是越來越頻繁。于是這小村子里的眾人商議,村子里常出怪事,應該請個風水先生算一下,到底是沖到了什么?他們請來了風水先生,那風水先生一算,暗暗吃驚,從來沒見過這么旺盛的風水!看來這個村子是不能住人了,他對村民說道:“不是你們村里誰沖到了什么,是你們這個村子已經(jīng)不能再住人了!”
“那是怎么回事?我們村里祖祖輩輩都住這里,怎么會一下子不能住人了呢?”
“風水先生,你到底會不會算啊?怎么不能住人了呢?”
“到底回事?你要給我們說清楚!”
村民們七嘴八舌的向風水先生發(fā)問,一定要給他們說清楚。風水先生說:“這尖明崗上鄰村戴家做了支墳,前面三年棺材離開了墳,現(xiàn)在一下子把棺材放進來,這個風水是好得不得了,就像水一樣,積了三年的水一下子沖出來,你們說是不是要把你們的房子給沖走了啊?”
“這怎么行啊?總不能為了他們戴家一家人,就不讓我們一個村子的人都
搬家吧,你說這搬村容易嗎?難道就沒有辦法可以制止嗎?”
“辦法倒是有一個。”風水先生說“你們去把那支墳鎮(zhèn)住就可以了。”
照著風水先生的話,這村子的人選了七個身強體壯的男青年,半夜三更悄悄地上山了。剛走到半山腰,就有一匹狼擋住了他們的路,七個青年一見是狼,分外眼紅,為首的那個說:“兄弟們,我們把它給宰了!村里的羊都是讓它給吃的!”其他幾人一聽,群起而上。這時,只聽那狼一聲長鳴,就見狼后面有幾十只狼直奔過來,把七個青年一下嚇得連連后退,為首的那個青年大喊一聲:“兄弟們,我們快跑,不然就成這群餓狼的美食了!”
七個男青年匆匆的逃回了村,第二天,他們又去請教風水先生,把昨晚遇到的情況跟他細細一說,風水先生掐著手指一算,說道:“你們換些人換個時間去鎮(zhèn)墳。”
月圓之夜,該村七個婦女一起結伴而上,奇怪的是這七個婦女每個人身上都沒穿任何衣物,就這樣赤裸裸的上山,說也奇怪,這七個婦女在上山的路中非常的順利,沒有狼群也沒有其它任何東西阻擋。到了戴公的墳前,他們把事先準備好的木樁子敲進了戴公的墳頭。
你一定很奇怪,為什么七個男青年上山的時候會有狼群,而身強體壯的男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怎么讓七個婦女完成了任務,保住了自己的村莊,事實上,那些狼群、家中出現(xiàn)的蛇都是三公三母化出來的,當七個婦女一絲不掛的上山時,三公三母羞得不好意思再阻擋什么。于是戴公的墳就被鎮(zhèn)住了,戴家“十八頂黃梁傘”的風水也就被破壞了。從此戴家的十八堂兄弟也就沒有再次翻身過來,在那二次大火的劫難之后日漸蕭條.......
十大元帥的風水傳說
朱德:風水寶地,非將帥元戎莫屬
朱德的出生地四川省馬鞍鎮(zhèn)位于川東南部,山脈由大巴山蜿蜒而至,鎮(zhèn)西的琳瑯寨與三星寨隔河相望,兩支山脈縱橫交錯,地形起伏較大,山脈流向,北高南低,鎮(zhèn)域四周眾山環(huán)抱,素有“五馬朝堂”、“七星朝北斗”之說,加之有古五寨相配,被邑人譽為難得的風水寶地。
朱德故居是寬大平正的四方,相傳在風水意義上為典型的唇氈、拜臺。“體態(tài)剛強,腳下喜鋪氈。”高峻的關刀山下,得此四方田有力緩沖,勝似閑庭信步,實乃天造地設,非將帥元戎莫屬。
朱德一生身經(jīng)百戰(zhàn),然而他不但大難不死,而且身無片傷,這是子彈有眼,還是蒼天保佑?1916年,朱德帶領部隊轉移到永寧河的山里。一次他率領部隊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斗,一團人被打得只剩6個連。他們躲進了一個山窩的一間茅房里,朱德坐在一個墻角處。突然,一顆炮彈打進房子里來,一聲巨響之后,房子在火光中坍塌了。房子里的士兵無一生還,只有朱德幸免于難。
此后,他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奇怪的是,朱德仿佛總是暗暗得到神靈的佑護,往往能夠絕處逢生,化腐朽為神奇。他在延安時到處走動,全無護衛(wèi),而且從不帶武器。
彭德懷:面帶苦相,經(jīng)歷坎坷
橫刀立馬、軍功蓋世,至情至性、剛正不阿,彭德懷身上這些驕人的光環(huán)和鮮明的個性,民間傳說與他祖上陰
陽宅的風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清雍正年間,彭德懷先祖彭忠遂,從家鄉(xiāng)湘鄉(xiāng)縣谷水溪路過烏石峰,見這一帶山水氣勢不凡,便在背靠青山、面對平野的黃泥坪旁買了一片莽坡,建房定居,死后歸葬坡上。百余年后,彭忠遂第六代孫彭德懷,成為名垂千古的人物。
但彭德懷一生無兒無女,所有婚戀均無善終。除了抗美援朝回國后叱咤了幾年之外,沒享受過幾天順心的日子。彭德懷面相有近似朱德之處,但朱德是個福相,而彭德懷是個苦相,屬于活沒少干,肉卻沒撈著吃幾塊的苦力。
林彪:得鳳凰之氣,只能為臣
林彪曾位居國家領導人第二位,可謂官貴至極。但后來卻落得個折戟沉沙,葬身荒漠,身敗名裂的可悲下場。其大起大落、大成大敗的曲折人生,民間有種種傳說。
林彪出生在湖北省黃州市回龍鎮(zhèn)林家大灣。關于回龍鎮(zhèn)和包圍林家大灣的白羊山,林家大灣的人如是說:“林家祖墳葬在鳳凰口,要發(fā)財。林家祖屋坐落在宮山垴,代代不脫官。林家新屋坐落在神仙垴,神仙垴連著白羊山,白羊山上有白虎星,白虎趕白羊,猛虎下山梁,才會出了個林彪。”
據(jù)林家后人說:房子修建后,果真發(fā)了很多大財。另外,據(jù)說林彪曾祖父林犬靜去世后,林家托精通風水的祖舅公黃道靜勘尋墳地。黃大靜在鳳凰山上看到一處地,認為是鳳凰地,鳳凰朝陽,是風水寶地,定下了穴位。
后來,林彪“出事”后,民間有這樣的說法:“林家大灣的宮山垴為鳳凰寶,龍為陽,鳳為陰,得鳳凰之氣,只能為臣,難以稱帝,要想稱帝,是‘自取滅亡’。”
賀龍:“五龍捧圣”出真龍
賀龍祖籍在湖北省安陸府鐘祥縣賀家灣。其祖上賀崇先,于康熙初年因從軍由鄂赴湘,先在慈利九溪落戶,后遷到桑植洪家關。據(jù)稱,有人說洪家關的風水好,因而要出大貴之人,所謂:“三水繞門”纏玉帶;“五龍捧圣”出真龍。又有人說賀龍家宅院風水好。賀宅背靠洪家山,面臨玉泉河。河上有花橋。過橋后,即為一塊兩溪環(huán)抱狀如葫蘆的陸沾洲,那些彎曲盤繞的小溪,如同葫蘆的枝蔓。又有一條小路,通向洪家關,把這“葫蘆”同洪家關連起來,便是金線吊葫蘆,定出大貴之人。
劉伯承:自幼不凡,人間“武曲星”
1892年
12月4日,劉伯承誕生于四川省開縣趙家場。劉伯承5歲時進了私塾,受教于啟蒙老師任賢書。任賢書是位奇人,對劉伯承日后成為偉人有重要影響,此人系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的部下,大渡河一役翼王兵敗,他便輾轉流落到開縣。
現(xiàn)在凡到“劉伯承同志故居”參觀的人,都會聽到講解員講起有關劉伯承成才和他老師任賢書的趣事、傳說。有一天黃昏,任賢書對劉伯承的父親劉文炳說:“仁兄,你家這宅院可是塊風水寶地啊!”“此話怎講?”“你來看,”任賢書朝后山一指,“這沈家灣山勢像一把交椅,后山是靠背,左右兩邊的山梁不就是椅子的扶手嗎?”此時落日西下,山色如黛,劉文炳說:“就算是一把交椅吧,這又如何是風水寶地呢?”任賢書道:“你家宅院坐落在交椅正中,屋前是一片臺地,這在堪輿學中稱‘點將臺’。仁兄看那山下面的田壩之上,成排成行堆立田頭的谷草垛,好比沙場軍陣。這氣勢不就像是領軍將帥眼中的閱兵場嗎?”“點將臺”、“閱兵場”相伴劉伯承元帥戎馬一生。鄉(xiāng)親們都說,劉伯承自幼不凡,是趙家鎮(zhèn)這塊風水寶地降世的武曲星。
陳毅:文武雙全,一代名將
陳毅出生在一個耕讀世家。他5歲那年開蒙入學,父親陳昌禮給他取學名叫世俊,號仲弘。此時他已學會了100多個字,還能背誦一些淺顯的詩文,被稱為“神童”。
陳毅18歲時赴法勤工儉學。一天,他讀到曾子“士不可不弘毅”這句話,想到要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任重而道遠,光有弘(剛強)不夠,還須有毅(毅力),于是他改名陳毅,將號“仲弘”與名“毅”結合在一起。他22歲加入中國共產黨,人如其名,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
鞠躬盡瘁。
民間傳說陳毅祖墳形如七星伴月、白虎帶鐮刀,折射出陳毅授鉞將兵的地位。大江旁侍,也使得陳氏祖墳氣勢大增,凸顯陳毅的韜略、眼光和氣魄非常人可比。
羅榮桓:“明堂容萬馬”,成就一生功績
1902年
11月26日,羅榮桓誕生于湖南省衡山縣蘿大屋,3歲時全家搬到南灣街上,12歲那年遷入異公享祠。
羅榮桓的父親羅國理按照族譜的行輩,給他取名慎鎮(zhèn),字雅懷,號宗人,大家都稱他“羅宗人”。1914年,羅國理把羅宗人從私塾轉學到岳英小學讀書。岳英小學第一任校長羅炳文,嫌羅宗人的名字不好聽。羅國理便請這位兼教國文的校長另給他起個名字。羅炳文略作沉吟,寫了“榮桓”二字,并解釋說:“《詩》云:‘桓桓于征’。‘桓桓’者,威武也;‘征’者,征伐也。我看令郎年紀雖小,但長得十分魁梧。現(xiàn)在國家正是多事之秋,令郎將來講習武事,建功軍旅也未可知。”羅宗人從此就改名為羅榮桓。
民間認為,“明堂容萬馬,高貴傳天下”,羅氏祖居寬廣無垠的明堂,足以容納千軍萬馬。唯如此,祖居后方和翼側跟進的馬群方隊方前有去處,大軍西向目標明確,用武之地充分;唯如此,祖居后靠前朝才得以連環(huán)相應,氣勢如虹,助主人馳騁疆場,叱咤風云。
徐向前:徐徐而降,一網(wǎng)打盡
徐向前,1901年
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五臺縣東冶鎮(zhèn)永安村,在家中排名老六。父親是村上的秀才,為他取名徐象謙(“謙”為《易經(jīng)》中六十四卦之一,是六十四卦中惟一的
六爻皆吉的卦),字子敬。
大革命失敗后,徐向前立志要做一個繼續(xù)前進的人,于是便將“象謙”改為“向前”。
“向前”再加個“徐”字,徐向前便有了個“慢慢走”的外號。在風水上,則又有另一番解讀。從五臺山南下50多公里,經(jīng)歷了高大峻拔的雕王山,進入永安境后,山勢豁然開朗,徐徐而降,緩緩向前,直至把前砂貴應一網(wǎng)打盡,全部擁有,這就是徐氏故居明堂的風水含義。
聶榮臻:百福駢臻得雙全
1899年
12月29日,聶榮臻出生在四川江津吳攤場附近的石院,父親聶仕看到書中一句:“百福駢臻得雙全”,認為吉利。兒子是“榮”字輩,就決定給他取名“榮臻”,字“福駢”。而民間傳說中,也印證了雙全這一說法。聶氏祖墳所在地名叫高山頭。此處,長江“n”形回環(huán),且山上有幾百座黑石,矗立在聶氏祖墳前,如一枚碩大無比的至尊帥印。
早在漢代,《青烏先生葬經(jīng)》就對這種風水格局給予高度評價:“前山圓峰端正,又有大江多潮,則貴無極也。”擁有這枚帥印的主人,注定了要以“無極之貴”載入史冊。現(xiàn)實中的聶榮臻,的確位居方面統(tǒng)帥。
葉劍英:形如大將坐中堂之局
葉劍英,1897年
4月28日生于廣東省梅縣雁洋堡一個貧困的家庭,排行第二。父親按照葉氏族譜,給他取名叫葉宜偉。
1917年夏,葉劍英進入云南講武堂后,特意把自己的名字“宜偉”改為“劍英”,立志做“民之利劍”,為國為民,英勇奮戰(zhàn)。
據(jù)傳在名人名墳中葉氏有一祖墳位于廣西貴港黃煉鎮(zhèn)六禧山。此地前包后纏,案外全是石峰,形如大將坐中堂之局,可出天下兵馬大元帥之人。
縱觀葉帥一生,歷護三個國家領導人,可謂三朝元老,實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潮汕民間風水傳說故事
潮陽市有個靈山寺,它是潮汕地區(qū)第一古寺,始建于唐玄宗開元十七(729)年,比潮州開元寺建寺還早九年(開元寺是開元二十六年始建)。靈山寺早期有個名僧叫大顛,(公元732-824年)俗名陳寶通,是禪宗六祖惠能的三傳弟子。
佛教禪宗是印度高僧達摩(釋迦牟尼廿六傳弟子)于南北朝的宋代未年(約公元479年)渡海到廣州傳教后,由二祖慧可(487-593年)、三祖僧燦(?-606年)、四祖道儀(580-651年)、五祖弘忍(602-675年)至六祖慧能(638-713年),由于六祖的“頓悟說”和“見性成佛”達到佛教最高理論水平,其著作《六祖壇經(jīng)》是中國高僧中唯一能稱為《經(jīng)》的佛教著作及對中國佛教的傳播起了很大作用,故他的弟子法海和懷讓、神會不敢稱為七祖,故潮州俗語有“六祖佛——無傳”喻沒有兒子。大顛的師父惠照也是潮州人,為懷讓弟子,公元766年左右在棉城西山宣揚佛法,大顛就拜他為師,后來又到羅浮山瀑布巖拜石頭和尚為師,貞元五(789)年回到潮陽,手抄《金剛經(jīng)》一千五百卷、《法華經(jīng)》和《維摩經(jīng)》各三十部。他在潮陽西臚烏巖寺時筑石橋于兩山之間,今此橋保存尚好,為潮州第一橋。
當時潮陽市銅盂鎮(zhèn)有個當過工部尚書的洪圭(746-814年),他字大丁,原是福建莆田人,永泰元(765)年到岐北鄉(xiāng)定居,唐貞元十二(796)年任潮州剌史。大顛擴建靈山寺得到他的幫助。
傳說大顛回到潮陽后,看到銅盂鎮(zhèn)岐北鄉(xiāng)的靈山寺可以大發(fā)展,便在幽嶺勘看地勢,看到幾個樵夫在砍柴,便了解一些情況,知道他們受雇于洪府,主人是遠近聞名的洪圭洪員外、又稱洪長者,大顛說:我與你們講話,影響了你們砍柴,何不代你們砍一些。大家以為老和尚在開玩笑,那知他摘了幾個草芯,折了幾節(jié)枯枝后,用草芯扎住枯枝段象柴把模樣,然后一拋,前面就出現(xiàn)很多捆扎好的柴薪,把大家都驚呆了。
此后樵夫們不用砍柴便在山上聽大顛講經(jīng),“老龜聽經(jīng)也成佛”,不久他們不給洪府砍柴,都在靈山寺出家當了和尚,洪府沒有柴燒,管家便來找他們砍柴:“現(xiàn)在無柴邢(燒),看來著邢腳胴(小腿)骨!”大顛聽了,便隨管家進洪府廚房,把腳伸進灶里去當柴燒,煮飯煮菜和燒水都行!洪圭一聽大異,馬上進廚房一看,只見大顛面不改色,嘴念佛經(jīng),急忙叫人把他拖出來,灶膛里的火熄了,大顛的腳毛都沒燒掉一根,這就是“邢(燒)腳胴骨”的著名故事。
洪圭見大顛如此道行,非常敬佩,知道他是為化緣擴建廟寺而來,便把幽嶺施舍給他,還愿再納寺田作佛前燈油之用,但不知大顛要多少用地?大顛希望以袖口的日影為度,遮到的田地就算舍給靈山寺,洪圭同意了,大顛把手一張,隨著袖口展開,影區(qū)之內竟有田千畝!
大顛活到九十三歲才在靈山寺圓寂,塔墓猶存,傳說唐朝未年有賊盜墓,見里面骨骸盡化只存一條舌根,到了宋朝又有人再挖開墓塔,舌根不見而變成一個古鏡,故該塔墓稱為“舌鏡塔”,至今為靈山八景之一。
又傳說韓文公(韓愈)在唐憲宗和十四(819)年被貶為潮州剌史,在城西叩齒庵初會大顛獠牙可憎,大顛便把獠牙扣掉,這個傳說可能不正確,因韓愈到潮時,開元寺已建成達八十一年,作為剌史召見的高僧不可能舍大寺而住小庵的。因韓愈在《與孟簡書》有:“潮州時有老僧號大顛,頗聰明,識道理,遠地無與語者,故自山召至州郭留十數(shù)日……以為難得,因與往來。及祭神海上,遂造其廬,及來袁州,留衣服為別。”
可知韓愈不但請大顛到潮州,而且還到靈山寺回訪他,告別時因看老僧年邁(當時已經(jīng)八十七歲)便留衣為贈,今靈山寺也還有留衣亭也為靈山八景之一。還有一點要說明的,傳說中大顛是靈山寺的開山祖,其實不是,因靈山寺公元729年始建時,大顛尚未誕生(要三年后的公元732年才出世),但肯定是靈山寺有了這個與韓愈有交往的大師才出了名。
傳說靈山寺的和尚也很有計謀的,有一次,有個和尚到大南山去給人超度,路上碰到一只老虎,幸好老虎直目,只能看見對面而不能看見側面(故潮州俗話有:“老虎直目”喻不顧周圍),和尚便躲進山洞里,那知那山洞正是虎穴,老虎也倒退進洞來了,雖然它未發(fā)現(xiàn)和尚,但也很危險,因為它再退一步,就會頂著和尚,據(jù)說老虎不倒下睡,而是坐著睡的,故有“虎距”之說,那和尚怕它不走會把他困死在洞里,便把做法事的銅鈴悄悄的捆在老虎尾巴上,然后對準它的屁股用力一蹬,把老虎推出洞外,潮州有句俗語“人畏人,虎畏虎”喻心虛,那老虎被推出洞外,嚇了一大跳,撥腿便跑,越跑銅鈴越響,虎尾巴也象被拉住一樣,它不停地跑,終于跌落山澗而死,潮州俗語也有“師公(和尚)遇著虎,虎尾縛銅鈴”喻急中生智。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