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龍十八掌之開店起名篇:餐廳名...
54
2023-06-13
一個好名字引發的紅利
▼
給企業或產品取名,往往是讓人頭疼的事情,就像是給自己的孩子取名字一樣謹慎。
之所以關鍵的原因在于,一旦起好名字就很難再輕易做改動,而名字又恰恰是品牌在發現階段給人留下深" />
01
一個好名字引發的紅利
▼
給企業或產品取名,往往是讓人頭疼的事情,就像是給自己的孩子取名字一樣謹慎。
之所以關鍵的原因在于,一旦起好名字就很難再輕易做改動,而名字又恰恰是品牌在發現階段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步。
名字為什么重要,可以更換,產品可以迭代,甚至CEO都可更換,唯獨名字:一旦推出很難更改!
舉一個例子。
「叫個鴨子」,北方創業圈知道的會比較多。從開始做到小有名氣,只花了 60 天左右,名字占了很大的因素。
因為有趣好玩,快速形成了年輕人的一種社交話題,迅速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的傳播。導致當時很多人作為一個事件去研究。
甚至大學的管理學課上,老師還專門去講這個案例。
叫個鴨子之前,團隊想的名字是「老婆鴨」,想借勢“老婆餅”。最后沒有采用,因為發現,現在的年輕人都很寂寞,他們需要一些素材在朋友圈社交和炫耀,去表達和參與。
如果用了老婆鴨,其實失去了跟年輕人溝通的橋梁。今天很多互聯網品牌,之所以能夠起來,是因為他們知道在跟誰對話,這個非常重要,因為知道跟誰對話,才知道要說什么。
最后統計,90%的用戶購買之后都會在朋友圈曬單,而如果用了老婆鴨就根本不可能,沒有辦法幫助用戶表達情感,也不會有這么好的傳播效果。
這就是一個好名字紅利的最直接體現。
02
好名字要符合時代需求
▼
在新媒體時代,獲取用戶的成本,品牌傳播的成本增加了很多,因為大家都分散了。用戶也不是在被動的選擇,他需要一個積極的理由。
而普通名字與有特色的名字之間相差 17 倍的記憶量。
我的好朋友,感覺要火的CEO馬源,把中國企業的品牌名稱總結成4個發展階段。
第一代名字的特點是:難記憶、難識別、略土
比如:華強、中信、恒大等等,名字往往伴有華、信、恒、威、正等這些偉大光名正義的字眼。
這些名字發源于七八十年代,現在叫這些名字的企業,基本都聚集在房地產、IT通訊、礦業等傳統高壁壘、高門檻且剛需的行業。如果是在快速增長和競爭消費領域,很難想象有品牌名會叫:中信烤魚、恒大奶茶、華強小龍蝦。
第二代名字的特點是:略微洋氣,但仍然難記
比如:飄柔、慕斯、薩利亞、詩圖、莉亞等等,沒有之前那么土了,但因為帶著翻譯腔,所以顯得很難記憶。
建材行業的名字大多屬于第二代名字。金絲玉瑪、嘉利雅、米禾爾、邁森英倫、萊納斯,這些名字你能記住嗎?
第三代名字的特點是:好記、有調性,且品牌關聯感強
比如:瓜子二手車、小狗電器、大象安全套、斑馬精釀啤酒、三只松鼠等等。名字+品類,或者是生活里喜聞樂見的東西,很容易記憶。
這一代名字主要是,伴隨著消費升級和移動互聯網這一波浪潮而興起的。
第四代名字的特點是:好記、自帶流量+洞察
比如:你說的都對、沒想稻。在下文會具體闡述。
什么是自帶流量?放一個比較落地的民間案例,你就知道了。
上圖是幾家并排開設的超市,其中一個超市老板靈機一動,給自己的超市起了個名字叫「超市入口」,于是不明真相的群眾就紛紛進入了「超市入口」。
03
好名字有三個標準
▼
那我們來看看,究竟哪些名字算是好名字呢?
這些是我覺得比較好的名字:
趕集網|QQ|微信|微博|小米|蘋果|淘寶 BOSS直聘|香飄飄|可口可樂|哇哈哈
奔馳|一條|寶馬|等蜂來|飯掃光
今日頭條|什么值得買|滴滴出行
好奇心日報|下廚房|三只松鼠
支付寶|汽車之家|很久以前
花點時間|去哪兒等
比如「Boss直聘」就很明確,業務講得特別清楚。一看就知道是干什么的,也能區別和其他競品的特色,還有今日頭條、什么值得買、滴滴出行都是特別好的名字。
還比如:
“見人有一套”,是一個教人如何穿搭和化妝的微信公號。
“假裝大導演”,是一個電影類的影評微信公號。
“斑馬精釀啤酒”,是一家新銳的精釀啤酒品牌,斑馬身上有一個超級符號,黑白條紋路。
“一朵棉花”,是家居棉制品。
“正好有空”,是一個線上興趣愛好學習的公號,世界很美,而你正好有空。
事實上,好名字有3個標準。
- ? -
有品類、感受和辨識度
一朵棉花這個名字,很多人在沒有見過產品的情況下,也會覺得很天然很舒服,很自然很健康,也能知道是做棉織品的。這就是好的名字,有品類、感受,也有心理暗示在。
-?-
容易記憶和傳播
“等蜂來”因為電影大熱變得非常容易記憶和傳播。聯邦調茶局很巧妙地借助了諧音。
“你說的都對”,是我給一個廣告公司起的名字,他們的叫“我們再想想”,切中了甲乙方間的溝通矛盾,用這個去化解比較討巧。
-?-
有反差,認知關聯性
比如說“沒想稻”,他的是「沒想稻你是這種米」,有很強的口語關聯性,而且它可以成為任何品牌降龍十八掌之開店起名篇:餐廳名字如何自帶流量?教你3個方法,比如說沒想稻什么什么那么好。
香飄飄和飯掃光也有很強的場景感。
4
起名的忌諱與技巧
起名字當然也有一些忌諱。如果你真的是想做品牌,不建議去跟隨別人創造的品類。
比如餐飲老板內參,他們出名之后就來了一堆外賣老板內參等等。用戶看到第一眼就是山寨,會失去很多期望。
另外,就是大家不要用英文名字,也不要用生僻字。
西貝莜面村花了很大力氣去告訴消費者中間這個字音。深夜發媸,很多人都會讀錯。包括大龍燚火鍋,他們創始人也很頭疼這個“燚”字,當時覺得四個火跟火鍋很匹配,但在傳播過程,很多人讀成大龍巖,其實念yi。
起名字可以從4個步驟著手:
- ? -
對自己產品、所在行業、用戶痛點深度剖析
取名字時,首先去研究產品的本質是什么,有什么獨特賣點,以及產品的延伸服務。用戶對你的心理認知是什么,你就是什么。
拿“沒想稻”來舉例。其實市場上五常大米90%都是摻假的,那么沒想稻的核心價值就是真的五常大米。
「沒想稻,你是這樣的大米。」這是第一階段的。在第二階段傳播的時候用到了另一句文案「沒想稻,能讓寶寶多吃碗飯」,結果發現媽媽對這個產品的認可度非常高。
所以我們就發現在用戶心理認知當中,我們是一個寶寶喜歡吃的米。所以我們的 就變成了「沒想稻,能讓寶寶多吃一碗飯」。
-?-
逼死自己和小伙伴
就是要大家開腦洞。在公司里老板去給大家去講解品牌、產品核心賣點等等細節,然后每個人去回去想10個名字。
想名字的過程可以用一些工具:百度、微博、大眾點評、簡書、片刻、MONO、一個、花瓣等文藝app,查詢好的關鍵詞進行聯想。
或者是通過產品定位,查找用戶習慣及口頭禪進行聯想,比如:滴滴、去哪兒、淘寶、什么值得買、今日頭條等等。
限定時間1天,每個人想10個。如果團隊有10個人,第二天就有100個名字可以討論,然后再進行思維擴散、評估和篩選。不斷重復,直到你找到一個名字,有就是他了的這種感覺。
-?-
真實目標用戶測試
起完名字之后一定要去測試,看大家的反應。找目標受眾,至少要100人起, 按照年齡、性別、行業分開測試,測試過程不要刻意引導做到客觀事實求是。
如果是消費品,有趣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衡量標準。如果是做醫療美容,偏韓國日本一點可能會好一點。因為用戶認知會覺得這兩個國家的產品和服務會比較專業和權威。總之,名字好不好用戶說了算。
-?-
注冊保護畫LOGO
最后,想到了一個好名字一定一定要趕緊注冊保護下來。之前一個朋友花了很大價錢起一個品牌名字,得到后很興奮,吃飯到處去說,就是忘了注冊。
后來發現被別人搶先注冊了,就差7天,實在是太可惜了。注冊好名字之后,就可以畫logo,做品牌VI這些了。
這是起名字的步驟,關于起名字還有好多小技巧。
●數字取名:十點讀書、30秒懂車、一條二更等等、都是從數字上暗示。
●動物取名:互聯網圈比較多,因為動物比較記憶。
●名人取名:這種取法一定要考慮用戶和場景。
●寓意聯想:一些心理暗示與聯想的名字。比如香飄飄、睡個好覺。
●獨特性:餐飲老板內參、很久以前、神州專車等等。
●拆字+拼音:打,雞血、吃安餐、知吾煮
“降龍十八掌之開店攻略”往期回顧
① ②
關于海螺餐創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其它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