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鄉村李子今日清明,老人說:“不怕清明晴天,就怕清明下雨”,為啥怕?時間過得真快,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已經過去了,但是在寒食節這一天,天公突然不作美,不僅冷空氣降臨,還淅淅瀝瀝的下起小雨。看來清明節下雨已經不可避免了。對于很多人來說,最喜歡下雨天了,因為下雨除了睡懶覺外,還喜歡聽著下雨的聲音,滴滴答答的容易入睡。但是在農村里,老人認為春天下雨是好的,畢竟“春雨貴如油”,但是也分為時候的,而對清明節這一天下雨卻很不感冒,并認為清明下雨不是好的事情。因此農村俗語“不怕清明晴天,就怕清明下雨”也是由此而來,那么這句話是啥意思呢?為什么怕清明節下雨呢?我來說一下:清明節的特點:對于清明節,我想大家都很熟悉,畢竟這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春天的第5個節氣,此時太陽黃經在15度,北斗指乙。而清明節又稱為踏青節,由于清明節氣春暖花開,春和景明,也是游玩的日子,所以在這一天,大家也是結伴而旅游,以享受大自然的樂趣。為此老祖宗也把清明節分為三個物候現象: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三候虹始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清明的這十五天分為三候,第1天~第5天為一候,此時梧桐樹的花也開放了。到了第5~10天,已經過了清明的第二候,而田鼠喜歡陰涼潮濕的地方,但是隨著天氣逐漸變暖,此時田鼠因為受到太陽的熱量,而鉆到洞穴里面去了。到了第三候,也就是10~15天,些時候天上的彩虹也出現了,并發出七彩的光芒。但是清明節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日子——“清明祭祖”。對于清明節祭祖在民間,老人把清明節,農歷七月十五,農歷十月初一,并稱為傳統三大祭祖節日,而這三個節日也被民間老人分為上元,中元和下元。“不怕清明晴天,就怕清明下雨”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在清明節這一天晴天,那么對于莊稼的收成也好,對于人們上墳祭祖也罷,都是一個好的兆頭,畢竟一些墳墓都在陡峭的山上,再加上路途遙遠等原因,上墳是非常不方便的。但是如果清明節這一天下雨,那么老祖宗認為就是好的事情,畢竟在上墳的時候,誰也不一樣,滿身泥濘,而又狼狽不堪的。當然清明節下雨,這也關系著以后的天氣情況,比如“倒春寒”現象的發生,對正在生長的小麥,以及此時開花的果樹都能受到一些影響的。所以我們在這里,至于為什么“不怕清明晴天,就怕清明下雨”,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一些農諺是怎么說的:“清明不明,也是荒年”:老祖宗認為,清明節這一天關系著后面20~30天的天氣情況,而清明節是“氣清而明”的節氣,這一天最好的兆頭就是清朗的。但是如果“清明不明”的話,也就是清明節出現下雨的情況,氣溫會逐漸下降。那么也就預示著,以后的天氣會非常冷,甚至還會有下雨的發生,很容易出現“倒春寒”的情況。當然對于倒春寒的危害,大家都是非常了解的,畢竟清明前后是“種瓜種豆”的時候,對于一些農作物來說,必然會造成減產,因此也會出現“荒年”的概率發生。因為農村老話是這樣說的:麥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日雨”,所以以農諺來看,如果清明節出現下雨,自然是不好的現象。“清明曬干柳,窩窩撐死狗”。而曬干柳就是,太陽當空把柳樹曬干,這句話也是一句夸張的說法,說明清明節天氣非常的清朗,氣溫又高。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如果在清明節這一天,天氣非常的晴朗,陽光高照,太陽仿佛把剛剛發芽的柳樹曬干,這說明接下來的一面是豐收年,會風調雨順,糧食非常的多,甚至一些窩窩頭,都拿來喂狗。當然,俗語“清明無雨多吃面”,自然也是這個道理。清明怕天”哭“,谷雨怕天”木”:而“哭”是下雨的意思,至于“木”指的是不下雨的意思。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在清明節這一天下了雨,那么清明節上墳就變得很艱難,自然也是不好的,當然清明節這一天下了雨,還沒有到“種花種豆”的時候,再加上氣溫太低,還會影響莊稼的收成。至于谷雨,則是種植糧食的時候,比如花生,大豆等等,在谷雨前后種植,所以些時候急需一些雨水灌溉的,此時如果不下雨,對莊稼來說也是不好的。寫在最后:通過上述來說,一些農諺是老祖宗歷經幾千年而流傳下來的,所以也是有一些道理在里面的。至于今天的清明節下雨,當然在古時候是非常怕的,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清明下雨不下雨,已經沒有了太大的關系了。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