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坐凳子的小朋友幾乎每個人聽到“討好”這個詞,就覺得你不討好了。但實際上,幾乎多數人在社會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扮演著“討好”這個角色。那我們怎么審視自己究竟是不是討好型人格呢?《不去討好任何人》這本書的作者滑洋,擁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心理咨詢從業8年,累計咨詢個案時長2000+小時。專業擅長精神分析治療、催眠治療、家庭治療。中國海普斯諾動力催眠學院催眠師,廣州潤德心理特聘專家。在各大平臺上的認可度非常高。《不去討好任何人》這本書的作者通過分析討好型人格的表現,自我剖析,到給出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的人際關系,從自我出發,最后真正做到不去討好任何人,是我們成為自己的開端。活出真實,自信的人生。最近,我嫂子問我借出某視頻賬號,她說你這賬號有沒有在用呢,沒有在用的話,借給我用一用。我一開始是很抗拒的,因為少用不代表沒用,但是我嫂子實在是太會先發制人了。首先,先打一通電話過來,嗶嗶啦啦說了一堆,我需要一個小號,于是發動了身邊的人弄,但是沒有一個能過關的,直至你哥的賬號能用,但是他不給我用,你說這可氣嗎?你說我要怎么樣回答才好呢?為什么說她聰明,這就是先發制人啊,引起你的同情,共情,然后才好下手。最后我就把賬號給了她用。但是我心里隱隱有點不開心,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明明以后要用的機會還是很多啊,為什么最后會變成這樣子呢?為什么當時我說不出一個“不”字,害怕拒絕后會被人埋怨,就像她抱怨她老公一樣,害怕這關系被這一件事所影響,反正自己也沒經常使用這賬號,但是為什么我心里還是不開心呢?《不去討好任何人》書中指出,拒絕別人就感到心慌,其實是因為自己給自己設定了太多心理活動。怕別人會生氣,怕自己受不了,怕關系經不住拒絕。最后就是導致自己越來越迎合別人,以別人的想法為中心,束縛了自己,沒有了自我。作者滑洋對這一類型的討好行為給出了相對應的解決方法。無法說出“不”,究其原因,還是自己不夠強大,強大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需要我們自己慢慢看到自己的缺點,接受它,正如作者所說,看見本身就是療愈,從自我覺察,情緒接納,信念轉換,到新經驗的獲得,學會愛自己,擁有極好的身心狀態。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并不需要聽從他人附加給自己的意見,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有能力去判斷各方面的信息,生活本來就不是我們想象中的美好,如果還是一味為合群,怕拒絕而去迎合別人,委曲求全,最終失去的也是自己了。作者認為討好這一行為的產生不會是因為一時興起就做,背后總有它的原因。歸結出來有這幾方面的原因:自己過去的行為或者原生家庭造成的影響;對自己的認知還不夠清晰;無論是對別人還是自己界限感都不清楚。最后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就如網上所說的這一句“生活到底對你做了什么,讓你不敢愛,總是透露著卑微,明明你那么善良,沒有對不起任何人,卻如此不自信。”作者在每一章節都例舉了各種案例,然后分析了各方面的原因,給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改變并不難,難的是要從心中改變這一原有的固定思維,勇敢踏出第一步,試著跳出自己的舒適圈,你會發現拒絕并沒有那么難,而且周圍環境也不會因你的拒絕而發生改變,變的是你自己。愿每一個人都能欣賞獨一無二的自己,你不需要為了討好別人而壓抑自己,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