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管理師必背核心考點黑白灰盒測試.jpg)
來源頭條作者:軟考百寶箱科科過為您帶來軟考信息系統(tǒng)項目管理師核心重點考點(七十三)黑盒測試,內含思維導圖+真題【信息系統(tǒng)項目管理師核心考點】黑盒測試一、又稱界面測試或功能測試,從用戶的角度出發(fā),把程序看作一個不能打開的黑盒子,完全不考慮程序內部結構和內部特性,例如依據(jù)需求分析階段的文檔,看功能是否適用客戶要求二、主要針對軟件界面和軟件功能進行測試三、用例設計方法1.等價類劃分法把所有可能的輸入數(shù)據(jù),即程序的輸入域劃分為若干部分(子集),然后從每一個子集中選取少數(shù)具有代表性的數(shù)據(jù)作為測試用例2.邊界值分析法①對輸入或輸出的邊界值進行測試的一種黑盒測試方法,通常作為對等價類劃分法的補充②假定X為整數(shù),10≤X≤100,X應該取:10、11、99、100為邊界值③【舉例】某程序循環(huán)體最少執(zhí)行0次,最多執(zhí)行100次,宜選擇:循環(huán)0次、循環(huán)1次、循環(huán)99次、循環(huán)100次,作為測試用例【信息系統(tǒng)項目管理師核心考點】白盒測試1.把程序看成裝在一只透明的盒子,測試者完全了解程序的結構和處理過程,根據(jù)程序的內部邏輯來設計測試用例,檢查程序中的邏輯是否都按照預定的要求正確地工作2.主要用于軟件的單元測試【應用場景】【信息系統(tǒng)項目管理師核心考點】灰盒測試在黑盒測試過程中,使用白盒的測試的手段,介于黑盒和白盒之間,結合了外部表現(xiàn)和內部邏輯結構來設計用例,執(zhí)行程序并采集程序路徑執(zhí)行信息和外部用戶結口結果的測試技術【核心考點思維導圖】【核心考點真題】1.關于白盒測試,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根據(jù)程序的內部結構進行測試B、從頂部開始往下逐個模塊地加入測試C、從底部開始往上逐個模塊地加入測試D、按照程序規(guī)格說明書對程序的功能進行測試,不考慮其內部結構【答案】A【解析】測試的關鍵是測試用例的設計,其方法可分成兩類:白盒測試和黑盒測試。白盒測試是把程序看成裝在一只透明的盒子里,測試者完全了解程序的結構和處理過程。它根據(jù)程序的內部邏輯來設計測試用例,檢查程序中的邏輯是否都按預定的要求正確地工作。2.在軟件測試中,假定X為整數(shù),10≤X≤100,用邊界值分析法,那么X在測試中應該取( )邊界值。A、 X=9, X=10, X=100, X=101 B、 X=10, X=100C、 X=9, X=11, X=99, X=101 D、 X=9, X=10, X=50, X=100【答案】A【解析】邊界值分析方法是一種黑盒測試的方法,使用邊界值方法設計測試用例時,通常選取正好等于、剛剛大于(高于最小值)或剛剛小于(低于最大值)邊界值作為測試依據(jù)。所以一般的答案是X=10, 11, 99, 100是對的。但本題中無此答案。也有實際中確實也有考慮健壯邊界,搞一下超過最大值,和小于最小值的值來測試。所以本題應該是考慮到這個,有9和101的答案,就是用無效值來測軟件的健壯性,所以綜合來看答案是A。當然也有人會發(fā)現(xiàn),按上段的解釋,C答案是不是也可以。人個覺得還有一種可能是這題出題人搞錯了,認為剛剛大于是大于最大值,剛剛小于是小于最小值,所以設計了答案A。大家記住上述知識點即可。3.邊界值分析是一種常用的黑盒測試法。某程序循環(huán)體最少執(zhí)行0次,最多執(zhí)行100次,采用邊界值分析法,宜選擇( )作為測試用例。A、循環(huán)0次、循環(huán)1次、循環(huán)99次、循環(huán)100次B、循環(huán)0次、循環(huán)100次、循環(huán)49次、循環(huán)50次C、循環(huán)1次、循環(huán)99次、循環(huán)49次、循環(huán)50次D、循環(huán)0次、循環(huán)100次【答案】A【解析】邊界值分析方法是一種黑盒測試的方法,使用邊界值方法設計測試用例時,通常選取正好等于、剛剛大于(高于最小值)或剛剛小于(低于最大值)邊界值作為測試依據(jù)。所以本題的測試用例應選擇:循環(huán)0次、循環(huán)1次、循環(huán)99次、循環(huán)100次。A為正確選項。4.除了測試程序之外,黑盒測試還適用于測試( )階段的軟件文檔。A、編碼 B、總體設計 C、軟件需求分析 D、數(shù)據(jù)庫設計【答案】C【解析】黑盒測試:黑盒測試也稱功能測試,它是通過測試來檢測每個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測試中,把程序看作一個不能打開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慮程序內部結構和內部特性的情況下,在程序接口進行測試,它只檢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規(guī)格說明書的規(guī)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適當?shù)亟邮蛰斎霐?shù)據(jù)而產生正確的輸出信息。需求分析階段的文檔,也可用墨盒,看功能是否適用客戶要求。5.軟件測試是軟件開發(fā)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將測試分為白盒測試、黑盒測試和灰盒測試。主要是( )對軟件測試進行分類。A、從是否關心軟件內部結構和具體實現(xiàn)的角度B、從是否執(zhí)行程序的角度C、從軟件并發(fā)階段的細分角度D、從軟件開發(fā)復雜性的角度【答案】A【解析】一、白盒測試、黑盒測試、灰盒測試:從是否關心軟件內部結構和具體實現(xiàn)的角度劃分。1.白盒測試:白盒測試是把程序看成裝在一只透明的盒子里,測試者完全了解程序的結構和處理過程。它根據(jù)程序的內部邏輯來設計測試用例,檢查程序中的邏輯是否都按預定的要求正確地工作。2.黑盒測試:黑盒測試也稱功能測試,它是通過測試來檢測每個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測試中,把程序看作一個不能打開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慮程序內部結構和內部特性的情況下,在程序接口進行測試,它只檢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規(guī)格說明書的規(guī)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適當?shù)亟邮蛰斎霐?shù)據(jù)而產生正確的輸出信息3.灰盒測試:是介于白盒測試與黑盒測試之間的一種測試,灰盒測試多用于集成測試階段,不僅關注輸出、輸入的正確性,同時也關注程序內部的情況。灰盒測試不像白盒那樣詳細、完整,但又比黑盒測試更關注程序的內部邏輯,常常是通過一些表征性的現(xiàn)象、事件、標志來判斷內部的運行狀態(tài)。二、靜態(tài)測試和動態(tài)測試:從是否執(zhí)行程序的角度劃分1.靜態(tài)測試是指不運行被測程序本身,僅通過分析或檢查源程序的語法、結構、過程、接口等來檢查程序的正確性。2.動態(tài)測試方法是指通過運行被測程序,檢查運行結果與預期結果的差異,并分析運行效率、正確性和健壯性等性能。這種方法由三部分組成:構造測試用例、執(zhí)行程序、分析程序的輸出結果。三、從軟件開發(fā)的過程按階段劃分有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確認測試、系統(tǒng)測試、驗收測試。(各測試內容參見V模型)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