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快遞觀察家晚上8點半,申通快遞杭州轉運中心燈火通明。貨車一輛接著一輛,自動化分揀設備不停運轉,黃海浪正在操作場地上巡查。2015年進入申通快遞后,黃海浪從裝卸工開始一步步“干”到了操作主管。8年間,他見證了快遞操作從“人工”到“智能”,從快到更快。“平常夜行步數(shù)都是在2萬左右,在雙11高峰期最多要走4萬多步。”轉運中心的各個角落、設備分布他都一清二楚。黃海浪與申通的故事還得從他的弟弟黃海超說起。圖|黃海浪(左)與黃海超2012年,年僅十八歲的黃海超孤身一人坐上綠皮火車,從湖北咸寧一路輾轉來到浙江杭州,機緣巧合下加入了申通。彼時杭州轉運中心自動化還不完善,沒有伸縮機,沒有三合一設備,小件區(qū)全靠人工分揀……黃海超笑著回憶起那段辛苦的歲月:“那時候血氣方剛,也不覺得累,哪里需要就去哪。”2015年雙11高峰期,他和同事通宵拉件,足足拉了20輛9米6的貨量,在大雪飛揚的冬天里,愣是穿著一件單衣干到汗流浹背。這一年,黃海浪聽說轉運中心貨量猛增需要人手,當即就決定去杭州與弟弟一塊闖蕩。剛開始黃海浪屬于機動人員,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幫忙,卸貨、裝車、掃描分揀等崗位都做過。一段時間下來,反而對中心各個崗位都很熟悉,越做越出色。2018年被評“雙11先進個人”,2019年,晉升為組長。那一年,杭州轉運中心搬遷到新灣新場地,機器進場后需要經驗豐富的老員工進行設備調試,黃海浪便主動請戰(zhàn),每天在相距20公里左右的新老場地間來回奔波。當時正是大夏天,他帶領幾個員工從靖江老場地宿舍拆了400多套床鋪,再裝車運到新灣場地宿舍,三十八九度的高溫下安裝完畢后,每個人幾乎都被汗水浸透了,衣服褲子都可以擰出水來。這樣吃苦肯干的精神,也讓他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2021年,靖江三期場地完工,黃海浪晉升為操作主管。面對新的場地,新的設備,黃海浪感觸道:“自動化設備提高了分揀時效,也讓我學到很多以前不會的業(yè)務技能。”從2012年至今,黃海浪、黃海超兄弟在杭州轉運中心一干就是十多年,自身不斷發(fā)展的同時,也一路見證了申通的設備升級、產能提升。兄弟倆言語里始終帶著一份自豪感,父親、兄弟、老婆都是快遞人,黃海浪也將孩子從老家接到杭州來上學,他坦言:“現(xiàn)在申通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第二個家。”和許多奮戰(zhàn)在一線,與時間賽跑的快遞人一樣,黃海浪、黃海超兄弟把青春和汗水都貢獻給了自己熱愛的申通“大家庭”。申通30,感謝有你。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