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昌運行四海1989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作了新的定義,即“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 ”。 中學生由于升學壓力、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和個人性格等存在有好多不良心理.本文僅就中學生常見的不良心理厭學 、孤僻和抑郁的矯正談些看法。一、 厭學厭學是學生對學校生活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對學習持冷漠態度等心理狀態及其在行動中的不良表現方式。具體表現為學習動力不足, 喪失上進心, 學習欲望低下, 甚至把學習視為苦差事, 上課懶得看課本, 作業不能獨立完成, 盼望著早點畢業, 更為甚者根本不學習, 終日渾渾噩噩, 看到課本就頭痛, 坐進教室就犯愁, 經常遲到、早退、曠課, 對老師缺乏感情, 部分學生最終輟學。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采取積極的措施,進行矯正。1.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形成正確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受益終身。以下介紹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1)主動學習的習慣 。沒人督促也能主動學習.一開始學習就立刻進入狀態,力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鐘的學習時間,有意識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能堅持始終。2)在規定時間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習慣。把每個規定的學習時間分成若干時間段,根據學習內容,為每個時間段規定具體的學習任務,要求自己必須在一個時間段內完成一個具體的學習任務。這樣就可以減少和避免學習時走神或注意力渙散的情況,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在完成每個具體學習任務后,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時段的學習中去。3)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上學習效率,有助于培養自學能力。預習時應對要學習內容,認真研讀。對一些重要問題加以認真思考,把不好懂的問題做好標記,以便課上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4)認真聽課的習慣 。課堂上,老師不僅用語言傳遞信息,還會用動作、表情傳遞,用眼神與學生交流。因此,學生上課必須盯著老師聽,跟著老師的思路,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參與學習。課堂上要做到情緒飽滿,精力集中;抓住重點,弄清關鍵;主動參與,思考分析。5)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 。中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上要認真思考每一個問題,積極回答問題,這樣可以促進思考,加深理解,增強記憶,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創新意識的勃發。回答問題要主動,起立要迅速,聲音要宏亮,表述要清楚。6)上課記筆記的習慣。 在專心聽講的同時,要動筆做簡單記錄或記號。對重點內容、疑難問題、關鍵語句進行“圈、點、勾、畫”,把一些關鍵性的詞句記下來。2.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教育的本質就是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學生才能主動學習,學習才會有樂趣。要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應主要做好以下幾點:1) 抓好課堂。課堂上老師一定要注意培養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中重要的一點是要精心設計一些有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在思考討論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2) 抓好作業的檢查指導。要給學生布置一些有趣的創新性作業,在學生做之前,教師要先做一遍,要充分估計和了解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檢查批改,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提示和指導。3) 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理科生要多做實驗,文科生要多寫一些小短文,對于做的好的要及時表揚予以鼓勵。3.了解學生的能力底線。要充分了解學生,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不要讓我們的要求超出學生的能力。對學生不宜施加太大的壓力,要多鼓勵,多幫助,少斥責,少埋怨。二、 孤僻孤僻就是人們常說的不合群。孤僻常表現為獨來獨往,離群索居,對他人懷有厭煩、戒備和鄙視的心理狀態。孤僻對人的身心健康不利,妨礙與人的合作與交流,不利于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們應努力幫助有孤僻心理的學生去擺脫,成為能與人正常交往合作的身心健康的人。1. 多搞些集體活動。通過班集體活動,為性格孤僻的同學提供機會,使他們感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讓其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要多為有孤僻問題的學生創設各種形式的活動機會,讓他們多參加活動,多訓練感悟,使他們在活動中克服孤僻心理。要多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和體驗,反映出自己的真實心態,通過大膽的表達,讓學生心靈頓悟,以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同時,應盡量讓他們的特長得到發揮。2. 多和他們交流。加強交流是解決學生孤僻問題的金鑰匙,因此老師和家長要多與那些有孤僻心理的學生談心,做他們的知心朋友。要多關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讓有孤僻心理的學生參加交流,參與課外活動。在交往的過程中得到一分親和,隨意,輕松。3. 發揚民主作風。老師和家長要了解學生成長的生理、心理知識,并按照他們的生理、心理規律來辦事。對學生要講民主平等,給學生較多的發言權。老師和家長應成為學生循循善誘的導師,志同道合的同志,真誠的朋友。盡量不要訓斥這部分學生,不當別人的面批評他們,要尊重他們的人格。糾正缺點時應具體,就事論事;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三、 抑郁抑郁也是中學生常有的心理現象。有抑郁心理的學生不喜歡和同齡人以外的人或自己信任者以外的人交流,討厭噪音,喜歡獨處,笑起來也不是發自內心的,情緒不穩受壓抑,愛生悶氣,喜歡逃避,凡事往壞處想。有抑郁心理的學生,嚴重影響生活和學習。所以,老師和家長必須盡可能地幫助他們擺脫抑郁。1. 鼓勵學生多交朋友。多交朋友,和朋友們一起玩耍,一起聊天,可以幫助學生打開封閉的心靈,傾吐內心的郁悶,使他們慢慢變得活潑開朗起來。2. 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愛好。要讓學生經常唱唱歌,跳跳舞,玩玩球,散散步,(尤其是多在陽光下散步,有抑郁心理的學生,大多心理有陰暗),練練書法,寫寫日記,使其郁悶的情緒得以宣泄。3. 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有抑郁心理的學生大多都有自卑心理,所以我們一定要幫助他們建立自信。1) 善待失敗和不足。老師和家長要教育學生不做完美主義者,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更不可以拿自己的不足和別人的長處比。對自己的失敗和不幸,要想得開,告訴學生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對自己不要期望過高,“不求最好,但求更好”。2) 揚長避短。告訴學生要學會公正全面的評價自己。讓學生列出自己的優點,增加自己的自信。鼓勵學生努力取得成功,體驗成功的快樂。3) 告訴學生注意休息,保持足夠的睡眠。此外,對于抑郁心理較重的學生,還可以讓他們經常做些身體放松、深呼吸及靜坐冥想等練習。圖片來源于網絡.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