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神像大全,「轉載」詳解...
626
2023-11-01
欽安殿東西次間與東西梢間北壁的十二雷將神像畫
欽安殿內有十二位雷將的神像畫,貼于東西次間和東西梢間的北壁。畫紙質,彩繪瀝粉涂金,其特點是四周涂綠色邊作為畫框,畫框部分粘貼于墻上,畫心部分不粘貼,酷似畫在墻上的壁畫。十二雷將神像畫以明間的五龍捧圣畫(即真武神像畫)為中心依次配置于兩側。
欽安殿北壁神像畫現貌
這十二位天將在各自原屬道派中,各有其主法之神,如神霄法派以天皇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為主法神,酆岳法派以紫微大帝為主法神,而以真武大帝統攝雷部諸將的構架應是在諸多雷法派別互相交涉、融合的時期由崇奉真武大帝為祖師的武當清微派在宋、元之際完成的。明人余象斗的《北游記》更將此進一步進行戲劇化增演,成為「真武收三十六位諸神」中的一部分。
欽安殿的這一組神像畫,在排列順序上,先東后西,依次向外分別為:鄧、辛、茍、殷、張、陶六位天君,馬、趙、王、畢、溫、岳六位天君。其中王、殷、茍、畢四位天君被安插在神霄四將與酆都四將之間,較為罕見。較為理想的排列順序可能是:鄧、辛、張、陶、王、殷、茍、畢、馬、趙、溫、岳。
欽安殿東次間北壁神像畫
欽安殿東次間北壁神像畫詳解
鄧天君,東次間由西向東首位,名燮,字伯溫,為神霄雷霆三帥(鄧、辛、張)之首。
道經中稱之為「雷霆欻火律令大神炎帝鄧天君」。鄧天君頭戴天丁冠、鳳喙、背生肉翅、手持雷鉆。據《上清玉樞五雷真文》記載:
鄧天君為黃帝時統軍鄧伯溫,助黃帝戰敗蚩尤,封河南將軍。見黃帝修道登天,遂入武當山修道。因殺戮之罪不能升天,上帝念之,封于武當。因見世人不行忠孝,殺害日甚,侵欺日增,遂發愿,欲為神雷,代天誅伐惡人。念念不絕,怒氣沖天,忽一日身體變化,狀若蝙蝠,鳳嘴銀牙,兩腋生出大翅,手足皆龍爪。遂飛游太空,吞啖精怪,斬伐妖龍。上帝封其為律令神,隸屬神雷。雷部諸天將中,以鄧天君神威最大,凡行雷法之士,于五月五日祭之,能驅大祟,搖動山岳。瘟疫鬼魅、蠱毒、山魈,聞此神名,悉皆恐懼。
茍天君,東次間由西向東第二位,名留吉,號曰「陽雷神君」
茍天君與「陰雷神君」畢宗遠同為清微派雷法主將。據《正一忠孝家書白捉五雷大法》記載:「欻火相,無翅,嘴不尖,青面,紅天衣,紫結巾,欻火腳,執雷錘鉆?!勾伺c欽安殿神像畫所見基本吻合。
張天君,東次間由西向東第三位,名玨,字元伯,為神霄雷霆三帥之三
道經中稱之位「雷霆行令飛捷報應張天君」。張天君頭戴天丁冠、鳳喙、背生肉翅、右手持令旗,左手持令牌。據宋代茅山祖師白玉蟾《雷霆三帥心錄》記載:「神霄雷霆三帥皆為伏羲后裔。太昊伏羲氏、神農、黃帝遞傳至帝嚳高辛氏,有二子,長曰傒,次曰隆延,隆延生扶風,扶風生摯,即張帥。以功封于張地,因以名氏,故姓張。」在道教正一派法事中,通常在祈雨、拜斗的道場中召請張天君臨壇助道,又稱張使者。
西次間北壁神像畫
西次間北壁神像畫詳解
辛天君,西次間由東向西首位,名漢臣,為神霄雷霆三帥之二
道經中稱之為「雷霆正令都督尚書辛天君」。據《先天一炁火雷張使者祈禱大法》記載:「戴牛耳幞頭,朱發鐵面,銀牙如劍,披翠云裘,皂靴,左手執雷簿,右手執雷筆,上有火光?!勾伺c神像畫吻合。據白玉蟾《雷霆三帥心錄》記載,帝嚳高辛氏次子叫隆延,辛天君是隆延的第二子,其辛姓乃追溯其祖先高辛氏之故。
殷天君,西次間由東向西第二位,名郊,為地司法派之主將,道經中稱之為「天心地司起煞猛吏太歲殷元帥」
天君孩童相,頸系勒帛,飾項圈,袒雙臂,身著護腹甲,赤足,右手持方天畫戟,上系一黃幡,飾臂釧、手鐲。與道經中之記載吻合。在道教正一派法事中,通常在開工動土、起煞的道場中召請殷天君臨壇助道。
陶天君,西次間由東向西第三位,又稱「雷霆天醫五雷陶天君」
頭戴天丁冠、鳳喙、背生肉翅、赤足、右手持劍,左手持藥瓶?!对继熳鹫f北方北帝伏魔法懺》稱其為「雷霆驅邪治病陶天君」,是為降藥治病的神將。
東梢間北壁神像畫
東梢間北壁神像畫詳解
馬天君,東梢間由西向東首位,名勝,字德先,道經中稱「正一魁神靈官馬元帥」
白面美髯,頭戴方角幞頭,身著黃短繡衫,右手持槍,槍上有白蛇纏繞,左手持金磚一面,足前有風火輪相導。馬天君的形象多為白面三目,故民間有「馬王爺三只眼」之說。據《金臂圓光火犀大仙正一靈官馬元帥秘法》記載:
靈官即南方火中之精,火中之王,火中旺炁(氣)。南方屬午,午屬馬,靈官即借馬字為姓。南斗有六星,第六星為「勝」,即為靈官之名。又說,午上月是勝先,故以「勝」字為名,字德先。玉帝觀其威烈,賜以「旭」字為隱諱。蓋「旭」字陽極也。在道教正一派法事中,通常在拜斗解厄、延生的道場中召請馬天君臨壇助道。
王天君,東梢間由西向東第二位,名善,道經中稱為「霆都天豁落三五火車糾罰靈官鐵面雷公王元帥」
紅面,身著紅短繡衫,右手執玉帝所賜「赤心忠良」金牌,左手執金鞭。據《太上元陽上帝元始天尊說火車王靈官真經》記載:「此神是南斗離星之火,燮火萬里,擲千重火車,轄落飛走乾坤,功莫大焉?!箵涊d,王天君原為湖南湘潭城隍,因擾亂地方百姓被汾陽薩真人(崇恩真君,傳為宋代道士薩守堅,號全陽子)以雷火焚燒廟宇。天君不服,上訴至玉帝,玉帝敕賜金鞭,令其監察薩真人過失。王天君尾隨薩真人一十二年,真人并無過失,且道行圓滿,將登天界,天君便從河中而出,拜薩真人為師,棄惡從善,與師盟天,發誓維護正道,懲惡揚善。真人上奏玉皇,特賜金牌,并封為「先天御前雷霆猛吏三五火車糾罰鐵面無私豁落雷公」,職任先天剪除兇惡,專治不忠不孝違背君親師友。在道教正一派法事中,通常在凈宅、祛穢、驅邪的道場中召請王天君臨壇助道。
溫天君,東梢間由西向東第三位,名瓊,字子玉,道經中稱「東岳地祇翊靈昭武使正佑侯溫元帥」
青面赤發赤須,頭戴幞頭包巾,右手持玉環,左手持玉皇敕賜「無拘霄漢」金牌,身著鎧甲。溫天君是泰山神東岳大帝部將「東岳十太?!怪祝邭q學習禹步為罡,十歲通曉百家之言。得蒼龍口吐寶珠,吞而變化為青面赤發之神,頂盔披甲,左手執玉環,右手握鐵锏,英毅勇猛,因為護法有功,被東岳大帝封為「東岳十太?!怪?。玉帝封他為「亢金大神」,賜「無拘霄漢」金令牌一面,可以有事出入天門早奏,并奉旨巡察五岳,慈惠民物,驅邪伐妖。
在道教正一派法事中,通常在發奏公文的道場中召請溫天君臨壇助道,傳遞公文。此外,東岳諸司赦罪翻案等事,也要召請以溫天君為首的東岳十太保。
西梢間北壁神像畫
西梢間北壁神像畫詳解
趙天君,西梢間由東向西第一位,名朗,字公明,道經中稱其為「正一龍虎玄壇金輪如意執法趙元帥」
黑面虬髯,頭戴鐵幞頭,右手執竹節鋼鞭,身邊蹲有黑虎一只。據《趙元帥錄》記載,天君系終南山人,秦時避難于山中修道,功行圓滿,被玉帝敕封為神霄副帥。東漢時,張道陵在龍虎山燒煉大丹,飛神奏帝,請威猛神吏為之守護,上帝即派趙公明任正一玄壇元帥,護衛天師丹灶,永鎮龍虎山。
此外凡是公平買賣,求財運亨通,對神祈禱,無不如意,故民間亦奉趙公明為財神。在道教正一派法事中,通常在求財、驅瘟的道場中召請趙天君臨壇助道。
畢天君,西梢間由東向西第二位,名宗遠,號曰「陰雷神君」,與「陽雷神君」茍留吉同為清微派雷法主將
據《正一忠孝家書白捉五雷大法》記載:「欻火相,青面,皂衣,欻火腳,執斧錘。」此與欽安殿神像畫所見基本吻合。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
雷藏地中,寄胎于田間千年石乳,誕生成人。長大后自名田畢,曾助女媧氏補天,又助黃帝戰蚩尤。后隱于華胥,改名田華。漢末妖魔縱橫,奸邪百出,玉帝封以雷門畢元帥之職,敕掌十二雷霆,輔佐玄天上帝誅瘟役鬼,上管天地水旱,下糾群魅出沒,中擊不仁不義等輩。
岳天君,西梢間由東向西第三位,名飛,號曰「神霄蕩虜鄂王岳元帥」
丹鳳眼,美髯須,頭戴幞頭冠,身著鎧甲,外罩紅短繡衫,右手持長槍,左手捋須。岳天君即武穆王岳飛,他曾率領宋軍抗擊金兵,后被奸相秦檜陷害,但他「精忠報國」的精神受到世人贊頌,被祀為神,稱為岳元帥,成為雷部天將之一。
十二雷將排座次
欽安殿東梢間北壁神像畫現貌
道教雷法中之十二雷將,即十二名從神,或又稱十二天將。由于雷法中天將的序列經歷了多個法派共同增益的集結過程,并非一時、一派所形成,故所謂十二天將的序列并非固定,但神霄法派的「鄧、辛、張、陶」四天君,酆岳法派的「馬、趙、溫、岳」四天君,清微法派的「茍、畢」二天君,地司法派的「殷天君」、西河法派的「王天君」是出現率最高的,這在欽安殿的神像畫中也得到了印證。
欽安殿西梢間北壁神像畫局部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