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菊花白酒,重陽飲菊花酒
653
2023-09-04
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重陽節,這一天,我國民間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所謂“辟惡茱萸囊,延年菊花酒”就是描寫這種習俗的。
其重陽節飲菊花酒寄托了人們美好的愿望。菊花有一個雅號,叫“延壽客”。古人認為,菊花凌霜不枯,傲寒而開,在百花凋落的秋風中獨具一格,通過飲菊花酒,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
重陽節飲菊花酒由來已久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早在漢代就已有釀制、飲用菊花酒的習俗。漢代劉歆的《西京雜記》中有記載,“菊花舒時,并采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菊花酒盛行。晉代陶淵明就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頹齡”之說。后來飲菊花酒逐漸成了民間的一種風俗習慣,尤其是在重陽時節,更要飲菊花酒。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有 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到了明清時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種草藥,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諸藥。
資料顯示,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釀的。農歷九月初九這天,采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枝葉,摻和在用來釀酒的糧食中,放至第二年九月初九飲用。
菊花酒本是民間飲酒,大約在明代走進宮廷。經過一代代宮廷技師的探究,選料和釀造工藝逐漸講究,最終創制出品質高、口味獨特的菊花白酒。《明宮史》記載:“九日,駕幸萬歲山、或兔兒山,旋磨臺登高。喫(吃)迎霜麻辣兔、菊花酒。”
到了清中晚期,為減少開支,為皇宮提供的生活用品部分轉讓給民間承辦,1862年菊花白釀制工藝和秘方由宮內傳入北京一個叫“仁和”的酒館,后來“仁和”酒館成了“仁和”酒廠,其菊花白酒也成為老北京特色之一。
菊花酒也有多口味
如今在各大電商平臺搜索“菊花酒”,顯示最多的詞條仍然是“仁和”酒廠生產的菊花白酒。除此之外,也有一些酒廠在進行菊花酒的生產銷售工作。同樣是以菊花入酒,白酒企業古井貢酒也曾研發過一款名為“亳菊酒”的特色產品。
除白酒之外,也有商家釀制其他品類的菊花酒。如潤之酒業推出過一款用紅谷酒和菊花一起釀制的菊花酒,燕京啤酒推出過一款菊花啤酒。電商平臺也常見標有“農家菊花米酒”字樣的菊花酒,這類酒以菊花和米酒釀制。隨著精釀啤酒和低度特色酒品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嘗試以菊花入酒。
此外,還有枸杞菊花酒和鮮菊花酒等。枸杞菊花酒是把枸杞等煮爛,汁液和曲、米一起釀酒。鮮菊花酒是把鮮菊花搗成汁,加入黃酒進行沖服。
新京報記者 王真真
編輯
校對 趙琳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