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骨長什么樣,什么是反骨
58
2023-07-05
反骨長什么樣
反骨是指枕骨,又名后山骨。上面突出處,稱為“腦杓”。下面耳后突起者,名“完骨”。一些人枕骨突起,就具備了反骨的基礎(chǔ),側(cè)面看他們的頭像,就像一個刻意夸張了的問號。同時,反骨也可以指額頭特別突出者,叫額前反骨,民間俗稱“錛兒頭”。
在古代封建社會是指那些具有叛逆性精神的異端、不忠不義之人。因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人們在對現(xiàn)實本質(zhì)缺乏了解的時候,開始傾向于宗教或迷信,開始傾向于這些玄乎的說教,一度時候,甚至把它作為了重大選擇的指南。粵語中的“反骨仔”就是這個意思。
在現(xiàn)代社會中,反骨成為勇于開創(chuàng),思維敏捷的象征。有一說:頭有反骨,萬中無一,熱播劇《永不磨滅的番號》中李大本事即有反骨,被算命先生稱為奇骨,五百年出一個,他日必成大器,縱然不能登基坐殿,也是一代王侯。按照風(fēng)云子相法:腦后有反骨。將來能登科。傳說李自成、李世民便生有反骨。
也有人將頭有反骨稱之為反叛的特征。最為為國人熟悉的“腦后有反骨”之說,是從《三國演義》中得來的。該書第五十三回“關(guān)云長義釋黃漢升,孫仲謀大戰(zhàn)張文遠(yuǎn)”寫關(guān)羽取長沙時,因黃忠沒有用百步穿楊之箭射殺他,被太守韓玄推下問斬。正在這當(dāng)緊時刻,帳外閃進(jìn)一將,手起刀落斬殺韓玄救了老將黃忠。這人是蜀漢名將魏延。然而,當(dāng)關(guān)羽引魏延歸來時,孔明卻“喝令刀斧手推下斬之”。劉備問何故,孔明說:“吾觀魏延腦后有反骨……故而斬之。”魏延保住了性命,卻再沒有被大用過。直到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反了,馬岱受軍師遺命于軍前斬之。
《三國演義》安排這一情節(jié),是為了證明諸葛先生具有識人先識骨的本領(lǐng)。小說沒有描繪魏延具體的骨相,因此,我們可以認(rèn)為孔明先生是根據(jù)其精神氣度來決定其反骨存立的。歷史上真實的魏延有將才,但“性矜高”,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有驕傲情緒,持才傲物,正是因為這一點,諸葛亮才不重用他,致使延“嘆恨己才用之不盡”。所謂“腦后有反骨”,實是一樁冤案。《資治通鑒》在魏延被殺后,就明確指出:魏延“實無反意也。”這就顯示了骨相具有政治作用,常被政客當(dāng)作造神運動的工具。
而在現(xiàn)實記載中,在20世紀(jì)50年代中后期的中國,有兩個被最高領(lǐng)導(dǎo)人斥為“腦后長著反骨”的人,一個是開國元勛彭德懷,一個是水利專家黃萬里。國家決定修三門峽水庫,別人都表示擁護(hù)(有的雖有異議也不好明說),只有他堅決反對,結(jié)果被打成右派。1959年“廬山會議”批彭德懷時,毛澤東說彭德懷:“你和黃萬里一樣,腦后長著反骨。”事實上,這兩位被稱為“腦后長著反骨”的人,都是忠心耿耿的愛國者,都是支撐共和國的脊梁。他們那“腦后長著反骨”,實是一種對人民極端負(fù)責(zé)的大無畏精神。所以在現(xiàn)代社會中,頭有反骨一般會被認(rèn)為是天資聰慧之人,但這更傾向于精神性的反骨。指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敢于開創(chuàng),將來可獲得大成就,如愛迪生、愛因斯坦。
發(fā)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