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沒有秘密,騰訊百度品牌起名...
92
2023-06-17
商標起名字難?這些名字好聽有寓意。
最近很多朋友咨詢品牌起名怎么取?其實給品牌起名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到最后,還是考驗“說服”的能力。最終定品牌名的一般都是老板或者甲方公司,哪會讓你一個執行人直接就把名字給定了,所以最后哪有那么多云里霧里的品牌營銷理論,你能說服老板,說得到位談得開心,結果也就那么地了。
現實就是如此,對不對?所以每次別人問我怎么取品牌名,其實我也挺尷尬的,搞得定你搞不定老板啊!但是,不管怎么說,給品牌取個好名字總是至關重要的!該做什么咱還是得做。
就像給寶寶取名字一樣,相當重要!給寶寶起名起個張【第3句】:李四,以后朋友怎么看?所以,給寶寶取個好名字真的至關重要!給品牌取名字也是至關重要!
簡單來講,在我看來,品牌名其實就是品牌符號之一。而既然是品牌符號,那就需要夠簡短,簡單通俗,朗朗上口,方便傳播。如果是能做到“過目不忘,耳熟能詳”,那就更棒了!而不管是品牌命名,還是產品命名。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一定要降低品牌營銷成本。
那這里首先就建議大家記住品牌取名的4個原則:
降低識別成本
降低認知成本
降低傳播成本
降低使用成本
其實給品牌取名說難也難,說簡單也很簡單,你的品牌名要是能滿足這幾個原則,在我看來是已經相當好了。給品牌取名的時候一定要是時刻記住這4個原則,不然就是跟錢過不去,你現在犯的錯,以后那得花大價錢去彌補。
為了更好的說說品牌取名,品牌起名網也特地找來《2023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報告》,我把其中上榜企業的品牌名單獨做了出來,大家可以先看看大品牌們的取名。看過這些,我們再來說品牌取名。
一定要通俗易懂,符合用戶的認知,方便理解和記憶,不要搞得很復雜,打字都得半天。千萬千萬別造一些大家聞所未聞的字。
你看上面那些品牌名,絕大多數都是非常簡單的,沒有搞得特別復雜。有些企業就是喜歡把名字玩出各種花樣。很遺憾,這不是創意,而是無端的增加品牌名的營銷成本。別人西貝莜面村當初也是擔心認識成本高,傳播起來難,所以也是用you來代表莜啊。多聰明的一個舉動!不知道省了他們多少營銷成本。
不要把一些廢話和無關緊要的字放在品牌名里,那多的不是字,都是白花花的銀子。最好是,名字有明確的意義指向,一組無意義的詞組合在一起在記憶和認知上要明顯弱于一組有意義的詞。
符合大家的說話習慣,這必定會省一大筆推廣費用。你要是讀著繞口,搜起來還麻煩,說給別人聽還得解釋半天是哪幾個字。這樣的名字,你的客戶是有多愛你才會耐著性子幫你推薦?
最好就是你說出這個品牌名,別人一下子就能理解,還能很快的寫出來,說給他的朋友聽。這一點可以看看上面那些品牌名。其實這個很簡單,你隨便找幾個人,告訴他們你準備的品牌名,看看他們是不是一下子就能知道是哪幾個字。如果每個字都要問是哪個字,你想想看,光這介紹成本就有多高。
也不要搞什么中英混搭。我看了一下上面這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名字,基本沒有英文名的。在國內,沒有什么特殊情況,或者你已經是很知名的英文品牌。否則你想做品牌,老賊建議還是用中文名吧。
很多人覺得用英文名就高大上國際化,在我看來純屬自嗨。什么叫國際化?品牌業務延伸到了很多國家,每個國家都有相應語言版本的產品。在海外有英語版產品,在國內有中文版產品,這才叫國際化。
都沒出過國門,取個英文名就國際化了?像微信就有國際版,也有國內版,我也沒看到國內版用英文名啊。還有很多國外大品牌,到中國了以后也得取個中文名。他們也知道只有本土化,才更適合品牌識別和傳播,這都是解決營銷成本啊。
你也別拿iphone舉例,首先它可是超級品牌,而且在國內,我聽到更多的還是“蘋果”。
如果一看品牌名就知道是什么行業做什么類目的更好,如果品牌名本身不能看出品類,最好品牌營銷時能加上品類。比如百度以前就是推百度搜索,小米是推小米手機,海爾是推海爾冰箱,美的是推美的空調等等。
要知道,品牌的存在,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區分其他品牌,這主要也是為了以上的那4個原則,因為品牌前期需要很快讓那些不管是看的人還是聽到人,馬上就知道你是干嘛的。如果還需要解釋半天才明白是干什么的,那你又得花一大筆錢來解釋,這都是成本啊。
等到你的品牌大到別人都熟知的時候,就可以去掉后面的品類了,而現在已經成熟的那些大品牌也確實是這么做的。要是品牌名前期沒有區分出行業和品類,確實會增加很大的營銷推廣難度,相當于一開始就給自己打造了一個堅硬的高門檻,后面需要花大價錢慢慢把這個門檻砸掉。
我覺得這個東西真的沒必要那么較勁,可大多企業就是喜歡使勁琢磨名字后面的意義,其實這個東西用戶關心嗎?誰能告訴我,谷歌這個名字背后的意義是什么?蘋果背后的意義是什么?小米、百度背后的意義是什么?我相信就算是這些企業的內部員工都不一定說得出來。
我們說你有情懷挺好,想做內涵也可以。但其實有了名字之后,至于是什么意思,至于跟企業文化精神有多大關系,至于背后有怎么的故事......還不是你說了算,對不對,我相信老板們都有這個演講能力。
而這一點普通大眾能知道就知道,不能知道也沒關系,重點是把你的品牌理念推出去,而不是所謂品牌名背后的意義。并且,如果這個名字背后的意義,連內部員工都需要進行培訓考試之后才了解,你覺得你得花多大的代價才能讓你的用戶了解?真沒必要!
很多人喜歡弄一些品牌取名技巧,其實哪有那么多技巧,像蘋果、臉書、百度、騰訊、小米以及上面那100個品牌名,都用了非常多技巧嗎?
不見得!
有時候我們取品牌名真的需要拋開技巧,放開一點,不要被條條框框約束著,你看上面那些品牌名非常好,但是需要知道,是別人做出品牌之后你才覺得這個名字好,要是沒做出來你還覺得好嗎?
你可能會說:“什么鬼,一個賣手機的干嘛取名叫小米;一個做搜索的,怎么取名叫百度,這有毛線關系。”甚至我可以假設,如果當初是你在給這些品牌取名,你會選“蘋果”、會選“小米”、會選“360”嗎?你可能會直接PASS,是我,我也可能不會選...這很有趣。
所以說,取品牌名真的是有很多隨機性和偶然性存在,喜歡,第一感覺好就用吧。關鍵是要時刻記住:降低識別成本、降低認知成本、降低傳播成本、降低使用成本。
品牌名字只要不出現太大問題,后面的營銷才是關鍵,如果不能降低營銷成本,你所謂的“好名字”也很難推出去。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