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真鑒 二十八
51
2023-07-06
第一章 陰陽五行木
六運
第一節 陰陽的來歷微土日
學習命理者頗多,往往只注重技法,不注重從基礎理論入手加以研習。這種試圖走捷徑,一步跨入命理殿堂的做法,是很難達到目的的。我們就說干支的性質與作用關系吧。干支的本來性質,不是我們看到的物象,而是地球圍繞太陽轉動時,地球上的空間對應宇宙空間形成的60個不同的空間氣場。五行的對應關系,真的象現在書上寫的那樣,金、水、木、火、土能無條件的連續相生、相克嗎?那么, 這個作用關系在這個八字中運用很靈驗,到另一個八字再這么用時,為什么就不靈了呢?這些問題始終困擾著許多初學命理的人們,問題出在哪兒呢?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們沒有追根溯源,沒有真正掌握易的根本。俗語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在易學殿堂里輕松漫步,就必須從基礎開始,把基礎打好。這樣才能以不變之易理應萬變之格局,發揮太極“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做到事半功倍;才能突破命理之重重難關,成為真正的易學高手。易三八字預測,易學的陰陽平衡是其靈魂。太極陰陽(兩儀)四象五行干支干支屬性日元特性--五行反生反克等,這些都是八字預測的主要元素。八字的四組干支組合抽象代表一個人的靈魂,而這個靈魂的生命紀錄,就是以干支的陰陽平衡為基礎演算的。說起這些, 我們需要從《易經》談起,為什么從《易經》談起呢?因為八字預測的理論技法都是從這里演繹出來的。它的理論模式來自于天文、地理、人文等宇宙自然變化,它運用陰陽平衡理論, 以一個固定時空點的陰陽平衡為主體,以其后的時空為客體,分析陰陽主體與客體之間的消長變化, 進而演算人與事物的吉兇得失。六天數從日常教學中接觸的易友來看,許多人只注重技術,不注重基礎理論,甚至于沒有讀過《易經》,對陰陽與五行、干支之間的來歷關系,知之甚少, 這就是基礎知識不過關。所以,我們先從《易經》、陰陽學說的起源講起。“易”者,日、月也,又為陰陽,這一個“易”字包含了極其深奧的道理,它包括“不易、變易、簡易”三種含義。“不易”是指陰陽變化的規律(陰陽易理)到任何時候都不會改變。“變易”而是指宇宙萬物,包括人事時時刻刻都在“象數”的變化下,這個事物在今天是對的,明天就不一定是對的,一切的事物發展都在相對之中。“簡易”當你明白“不易、變易”的道理時,就會覺得好多的道理、規律就始終在這個往復循環之中,一切的人生、社會、天地變化都是那么直接明了。了解了宇宙自然的不易道理,在生活中就可以追尋這個規律,無往不利。故《易》曰“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一陰一陽之為道”,陰陽的變化有軌跡可循,我們從易學的思維模式去探索自然、人生,就會發現有規律可循。“經”者道理也,《易經》闡明了天理人道的變化規律是恒古不變的。愛理《易經》最早有卦,“卦者”圭也,圭即是圭表,是《易經》陰陽學說誕生的基本工具。古人認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為了觀察太陽對地球的陽光折射影響, 將圭表也就是一根長桿直立在太陽下,圭表在太陽的照射下出現陰影,陰影又隨著四季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圭表的陰影往復循環,就是陰陽消長。古人將陰影最長的一天定為冬至,陰影最短的一天定為夏至。陰影在往復循環中,冬至到夏至陰消陽長故為陽生,夏至到冬至陰長陽消故為陰生。在這里, 混沌的太極已經化為兩儀,也就是陰陽二儀。再把陰陽各自循環的中間點定為春分、秋分,這就形成了四象,就是春夏秋冬(寒暖燥濕、木火金水)。四象的形成, 也就出現了五行金、木、水、火、土。所謂五行者,并不是五種物質。易曰“五行者,天地之氣流通于四時,循環不停也,故為之行”。春濕為木,夏暖為火,秋燥為金,冬寒為水,土為陰陽平衡之氣, 寄于四隅。四象即是四季,對應寒暖燥濕之氣, 與五行同步。兩儀對應四象、五行,木火為陽,金水為陰。這些是八字預測的根源,我們既然知道太極兩儀(陰陽)四象五行,是事物的起源,那么預測的主元素干支,又是以五行為太極劃分出來的陰陽的表現,我們對陰陽、五行、干支就不能不深一步進行探討。曜四
婚木巳
第二節 陰陽、五行、干支未星
喜
太極生兩儀,即是陰陽,陰陽變四象,即成五行,五行又分干支。這里的每一步劃分都是太極生兩儀的表現,我們必須明白每一個步驟的變化含義。太極即是混沌之時,陰陽不分,陰陽兩儀的出現,是事物變化的第一步。陰陽是一切預測的根源,我們必須了解陰陽的性質。陰陽具有四大要素,即陰陽對立、陰陽轉化、陰陽消長、陰陽互根。這四句話是一切預測的根源和依據。財陰陽對立。木火為陽在陽極,金水為陰在陰極,這是太極成立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陰陽對立,世間的事物就不會存在。也可以引申到八字中的用神、忌神。一個命局的成立,不管是什么格局,永遠都存在著用神、忌神。它們在時空狀態下永遠是對立的兩個板塊。我們從太極圖的陰、陽兩個太極球可以看出,從大太極球分出的兩個陰、陽小太極球,以及陰陽小太極球中的木火、金水,永遠都處于大太極、小太極的局部對立之中,這就是說只要八字中具有陰陽對立時,就不會出現從格,除非陰陽具備轉化的條件形成順勢。這里,我說一下當今命理的誤區,許多易友認為從格好用輕易論從,致使格局失偏、預測失誤而難以解釋。因為陰陽對立、平衡永遠是預測的根本,體現在八字中只有同性之間并存,異性永遠對立,也就是陰陽對立,這樣陰陽對立的形勢已經出現,八字就不會是從格,因為此時的日干之氣不會去順從對立的兩種五行之氣。陰陽對立是以地支之間的對立為依托,也就是說地支之間的作用關系,決定著格局的變化成敗。故命書言:寒雖甚,要暖有氣,暖雖至,要寒有根,則能生成萬物。若寒甚而暖無氣,暖至而寒無根,必無生成之妙也。是以過于寒者,反以無暖為美。過于暖者,反以無寒為宜也。蓋寒極暖之機,暖極寒之兆也,所謂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此天地自然之理也。從此段的理論大家可以看出, 陰陽對立與陰陽之間的轉化是八字預測的靈魂。丑易陰陽轉化。《易經》曰“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木火土金水,是五行循環永遠不能打破的時序循環規律。從四時上看,春天以后必是夏天,有了木必向火的方向發展。到大暑則陽氣旺極必會轉陰,就是秋天,秋天以后必會是冬天,金必會向水的方向發展。用五行來表示四時的轉化發展過程,就是易的順序。這也深刻寓意著自然與社會的發展規律。一個人的運氣若適應自然及社會的發展規律,會得到很多的幫助,也就是把大家的力量轉化為個人力量就應吉;反之就會不利。八字扶抑格中的通關,從格中的日柱旺極喜泄,都是陰陽轉化的表現。陰陽轉化在八字的演算過程中是經常遇到的, 由于地支作用關系的變化,有時忌神會轉化成用神,而用神也會轉化成忌神。當八字的五行流通,沒有堵塞、沒
有偏旺的五行出現時,五行之間的力量相對平衡地轉化,就會呈現最完美的太極狀態,命主的各方面就會向有利的方向發展。五行轉化是時序的變化,而干支之間的轉化不是時序的轉化,已經上升到空間氣場的轉化,干支之間的轉化條件就比教嚴格,由于干支的陰陽屬性不同,這樣它們遵循同氣相合,對立相克的轉化規律。戌四陰陽消長。在八字預測術中,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一樣都是指命局中的陰陽二氣在行運中的變化狀態的。不同的是前者是指量變的過程,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發生質變的必然結果。八字原局是靜態的,只有大運、流年的參加才會動起來。大運是提示日主十年中的運氣的,某一大運是陰消陽長還是相反,也就是說這個大運是助長了用神還是忌神,要注意理解。這里的陰陽消長有兩層含義,一是命局中陰陽二氣在大運的變化,二是命局中的陰陽二氣存在著用神、忌神,大運的到來必須分清是忌神還是用神之氣在消長。用神長、忌神消有利于八字命局平衡就應吉,用神消、忌神長不利于八字命局平衡就應兇。但是也并非用神長就完全應吉,忌神消就完全應吉,因為陰陽消長也有一定的尺度,這要由原局的“病藥”輕重來決定。當陰陽消長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會發生陰陽轉化,這就有出現相反的結果的可能。財堂陰陽互根。命理曰:獨陽不長,獨陰不生,只有陰陽調和方能萬物而生。四季對應五行,金、木、水、火的長生進氣點都是在上一五行的起點,寅、申、巳、亥為四長生之月,一種五行的值令實際預示著下一五行的進氣。春夏秋冬四季往復循環,任何時候都不會單獨存在,寒極暖之機,暖極寒之兆也,所謂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此乃天地自然之理也。任何事物地發展變化,都不是孤立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沒有矛盾、沒有矛盾的解決就不會有發展變化,這一矛盾對立統一的理論是唯物辨證法的基本觀點之一。表現在命理中,就是陰陽互根。陰陽互根就是矛盾的對立和統一,地支作用關系中的六合就是陰陽互根的表現。大家可以對比一下,在地支六合中,子水午火為陽極陰極之點與本氣相合,其余的寅亥、卯戌、巳申、辰酉都是一陰一陽相互配合。未曜感五行是以陰陽為太極點衍生出來的,有四象而出五行,即春夏秋冬、暖燥濕寒是也。五行是何物?五行是春夏秋冬四時之氣的往復循環。五行是陰陽的細分,這里木火為陽,金水為陰,土為陰陽之間的平衡之氣。春季為少陽木氣主濕,夏季為老陽火氣主暖,秋季為少陰金氣主燥,冬季為老陰水氣主寒。少陽木氣的產生必然是由老陰水氣轉化而來,這也是春天氣寒的原因。當少陽木氣旺極時,老陽火氣自然產生。老陽火氣的產生必然是由少陽木氣轉化而來,夏天火旺,老陰氣絕,因為中間的少陽木氣已經轉化了老陰之氣。當老陽火氣旺時,少陰金氣已經有氣,從物象上看,立夏之后,花草樹木的葉子出現潮氣;在進入立秋后,潮氣則變成小水珠,此時的少陰之氣已經轉旺。當少陰氣旺極時,老陰水氣自然產生,夏天的余熱經過少陰金氣的轉化,所以冬季寒冷。當寒冷到了極點,新的太極就會產生,新的一年又來了。主土通過陰陽的辨證分析,我們可以知道, 八字預測實際是將不同的干支組合氣場(日柱)放在一個相對的時空中,看日干所代表的五行之氣所處的時間、空間中的旺衰情況。“形旺
者損其有余,形缺者補其不足”或者是“剛柔不一,順其勢”。然后看其后大運、流年的時空變化對命局“形旺者與形缺者”的消長狀況。大運、流年損命局中形旺者的有余,補形缺者的不足應吉。如果大運、流年繼續加大形旺者的力量,抑制形缺者則應兇。四未財未
第三節 陰陽五行的生克關系土亥
微聚
北方陰極生寒,寒為水。南方陽極生熱,熱為火。東方陽散以泄而生風,風為木。西方陰止以收而生燥,燥為金。中央陰陽交而生溫,溫為土。其相生也所以相維,其相克也所以相制,此之謂有倫。數以五行代表春夏秋冬的名稱,配合方位,出于天然。北方亥子丑,為冬季。南方巳午未,為夏季。東方寅卯辰,為春季。西方申酉戌,為秋季。春夏之交,木氣未盡,火氣已至,間雜之氣為土。其余夏秋之間,秋冬之間,冬春之間相同。土氣在兩個節氣的中間,而且夏季最旺,也就是土居中央的意思。聚金斗《子平真詮》陰陽生克章言:四時之運,相生而生,故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之序,循環迭運,而時行不匱。然而有生必有克,生而不克,則四時亦不成矣。克者,所以節而止之,使之收斂,以為發泄之機。故日:“天地節而四時成”。玄丑字上文先賢指出,四時配合五行相互轉化以生為進,千百年來易書豈止千本,都在相互轉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大家都把它當作不可改變的五行生克關系,恰恰就是這個五行相生的關系,使千百年來的眾多學易者, 進入了總也難以超越的誤區。上文指出:“四時之運,相生而生,??????相生之序,循環迭運,而時行不匱”。大家一定要注意這里“相生而生”的用詞, 是先人用詞不當,還是另有深意?五行的生克關系,實際是四時的循環變化,并不是真正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里的“生”實際是“進” 的意思。我們知道四時、寒暖燥濕,是太陽對地球四時的陽光折射而造成的溫度差。那么春與夏就存在溫差,也就是陽太極中的少陽與老陽對立,也就是說木不一定生火,木火相生是需要條件的。秋季與冬季存在溫差,也就是陰太極球中的少陰與老陰對立,也就是金水相生也存在必要的條件。這里必須知道所謂的五行相生,不是物質相生,而是氣場的轉化。要掌握木火相生、金水相生的條件, 就需要掌握干支的陰陽屬性,否則你就會時對時錯,錯了也找不到原因。所謂的干支屬性,實際指的就是相同時間不同空間內的流通氣場不同。這樣我們就必須掌握好,時間空間的對立影響,只有時空對立思維,才能真正領悟六十甲子的氣場變化,掌握干支屬性。提醒大家,學過世界地理的人應該知道,在地球上有寒帶、熱帶、溫帶之分,地域的不同,決定著相同時間上的氣場不同。那么六十甲子難道不對應世界上與中國內的各個氣場空間嗎?領悟這一點,你就會發現,六十甲子之間的關系與五行時序的循環關系是兩回事。木紫就時序而言,春天過后是夏天,夏季陽旺極而生陰,就是秋季,秋季過后就是冬季,冬季陰旺極而生陽, 就是春天,這是四時五行的循環變化。如果把五行的循環變化照搬到干支的作用關系上,就會出現時驗時不驗的情況,為什么呢?因為干支的重復組合,使它們的陰陽氣場屬性發生了質的改變,若再用五行的生克關系去套用,顯然就不適用了。八字中有火,歲運遇到木就生火嗎?肯定不是的。如果這么簡單,就沒有地支之間的刑沖合害了。為什么寅亥合,子卯論刑? 為什么寅午戌會火局,而寅巳論刑? 等等, 這些作用關系都是由它們的陰陽性質決定的。我們在這里轉變一下思維,以少陽木氣、老陽火氣、少陰金氣、老陰水氣四象為太極,再向下劃分,是不是每一種獨立的五行之氣,又都具有自己的五行之氣呢?這是肯定有的。這就是干與支的重復組合而出現了它們自己獨立的五行氣場形式,因為這些必須要由干支的氣與行決定。關于干支的作用關系我們在下面的干支篇再講。酉命官這里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不去分清五行與干支關系的不同,在預測中的作用關系就會分不清。如果認為不管陰木、陽木,有木就生火;不管陽水、陰水,有水就生木,無條件地把五行時序循環的生克關系照搬到干支中去,就必然會出現失誤。先人用生克的形式來表達四時的交替變化,無疑是和后人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實際上, 先人在這里畫了一個小圓圈,把我們圈在了里面,使我們永遠不能超越其范圍。其實, 五行相生是在表示時序的轉化,不是“生”的意思。五行之間的轉化必須是在某一氣旺極之時才能轉化,并不是有了木就生火,有了金就生水。大家知道寅木為少陽之初,也就是正月之氣,正月寒氣猶存之時,怎么會馬上就進入夏天呢?就因為這樣, 才有了寅巳相刑的關系。寅木可以刑巳火,見了午火為什么不刑呢?寅木在什么情況下不生午火,也來滅火?在什么情況下生巳火,不刑巳火?什么情況下是木多火塞?什么時候論木火通明?等等, 如果我們不去深思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就永遠不能掌握八字預測的真機!若連最簡單的五行、干支之間的關系都沒有搞明白, 又何談預測? 如果干支之間的關系與五行同樣,何必畫蛇添足再有干支呢?日未天
四丑
太 極戌
運
陽太極 陰太極微
八
甲寅乙卯 丙午丁巳 戊辰戌己未丑 庚申辛酉 壬子癸亥火
少陽 老陽 中性 少陰 老陰運金
聚
第四節 干支與干支屬性爻丑丑
八
干支是以五行為太極點劃分出來的,那么每種五行就具有自己獨立的陰陽性質。干支在表達五行時,同樣如此。天干為陽,地支為陰。獨立五行的干支之間又有自己的干支陰陽劃分,這與上面的太極圖就吻合了,它們自上而下是按照太極分兩儀的形式出現的。申午我們知道陰陽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對立存在的,陰陽大太極是有五個小太極組合而成,五個小太極的本身也具有自己的陰陽兩儀,就是干支的陰陽劃分。財未紫
少陽木氣 木甲乙寅卯聚斗
老陽火氣 火丙丁巳午喜聚爻
太極陰陽四象(五行)平衡土氣干支 土戊己辰戌丑未戌
少陰金氣 金庚辛申酉日
老陰水氣 水壬癸亥子運微星
天干:甲乙木為少陽木氣主濕,甲木為少陽陽氣,乙木為少陽陰氣。火
丙丁火為老陽火氣主暖,丙火為老陽陽氣,丁火為老陽陰氣。數亥
戊己土為陰陽平衡之氣,戊土為平衡陽氣,己土為平衡陰氣。易三
庚辛金為少陰金氣主燥,庚金為少陰陽氣,辛金為少陰陰氣。數官
壬癸水為老陰水氣主寒,壬水為老陰陽氣,癸水為老陰陰氣。配
地支:寅卯木為少陽木氣主濕,寅木為少陽陽氣,卯木為少陽陰氣。情亥
巳午火為老陽火氣主暖,午火為老陽陽氣,巳火為老陽陰氣。戌
辰戌丑未土為陰陽平衡之氣,辰未為平衡陽氣,戌丑為平衡陰氣。主未
申酉金為少陰金氣主燥,申金為少陰陽氣,酉金為少陰陰氣。火曜聚
亥子水為老陰水氣主寒,子水為老陰陽氣,亥水為老陰陰氣。木日子
通過太極干支之間的劃分,大家就會一目了然,每一步的劃分都可以單獨作為一個太極點,按照陰陽對立統一的存在,這些都是預測最基本的條件。八字預測是將一個人的出生點作為太極點,日柱為中心,分析這個時空點的日柱與命局陰陽二氣的平衡,找出時空的陰陽病癥,也就是平衡點,這樣才能對癥下藥,分析出用神和忌神來。六爻寅《子平真詮》首篇言:“天地之間,一氣而已,惟有動靜,遂分陰陽。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極動極靜之時,是為太陽太陰;少者初動初靜之際,是為少陰少陽。有是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水者,太陰也;火者,太陽也;木,少陽也,金,少陰也;土者,陰陽老少,木火金水沖氣所結也。都是五行,何以又有十干十二地支乎?蓋有陰陽,因生五行,而五行之中,各有陰陽。即以木論,甲乙者,木之陰陽也,甲者,乙木之氣;乙者甲木之質也。在天為生氣,而流行于萬物者,甲也。在地為萬物,而承茲生氣者,乙也。又細分之,生氣之散布者,甲之甲,而生氣之凝成者,甲之乙;萬木之所以有枝葉者;乙之甲,而萬木之枝枝葉葉者,乙之乙也。方為其甲,而乙之氣已備,及其為乙,而甲之質為堅。有是甲乙,而木之陰陽具矣。何以復有寅卯者,又與甲乙分陰陽天地而言之者也。以甲乙而分陰陽,則甲為陽,乙為陰,木之行于天而為陰陽者也。以寅卯而分陰陽,則寅為陽,卯為陰,木之存乎地而為陰陽者也。以甲乙寅卯而統分陰陽,則甲乙為陽,寅卯為陰,木之行在天成象而在地成形者也。甲乙在行乎天,而寅卯受之;寅卯存乎地,而甲乙透也,是故甲乙如官長,寅卯為官長該管的地方。甲祿在寅,乙祿在卯,如府官之郡,縣官為在邑,而司一月之令。甲乙在天,故動而不居,建寅之月,豈必當甲?建卯之月,豈必當乙?寅卯在地,故止而不遷。甲雖遞易,月必建寅;乙雖遞易,月必建卯。以氣而論,甲旺于乙;以質而論,乙堅于甲。而俗書謬論,以甲木為大林,盛而宜斫,乙為微苗,脆而莫傷,可為不知陰陽之理也。
以木類推,余者可知。惟土為木火金水之氣,故寄旺于四時,而陰陽氣質之理,亦同此理,欲學命者,必須先知干支之說,然后可以入門。” 《子平真詮》開篇就講出陰陽四象干支之間的陰陽對立關系,但是大家必須明白,所謂的氣與行的關系,地支主氣,天干主行。我們在日常的應用中,說出地支卯月, 你就會明白是什么節氣; 如果說出天干壬月,你就不會知道是什么節氣?干支之間的作用關系就是氣與行相互作用的表現。忌丑壬干支者天干、地支也。干支是細化五行的分子,五行分陰陽,以木火為陽,金水為陰,土為金、木、水、火沖凝之氣,實為水木、木火、火金、金水二氣之間的交換平衡氣。《子評真詮》言“都是五行,何以又有十干十二支乎,蓋有陰陽,因生五行,而五行之中,各有陰陽。”有了五行為什么還要有干、支呢?有陰陽必有五行,難道五行本身就沒有陰陽、四象、五行嗎?有,肯定有。以木而論,天干甲、乙為陽,地支寅、卯為陰。如果以天干甲乙再分, 則甲為陽乙為陰; 以地支寅卯再分, 則寅為陽卯為陰,這樣木的陰陽、四象出來了,其它五行仿此。寅座木這里大家需要明白的是,干與支的特征,干主行, 其性動,支主氣,其性止。不要小看這兩句話,其寓意很深。例如我們一提到卯月,你就馬上會想到是二月,提到酉月你就會知道八月,依次類推,地支代表節氣的進退, 永不變化,始終如一。而如果同樣提到甲月、丙月、壬月,你就會大跌眼鏡,不知道說的是什么月?在這里我們就會想到,古人何以規定十干, 而不是十二干,因為天干為十地支為十二,它們的60對組合,天干不會重復,干支的組合氣就不會重復。這樣就體現自然之“道”,即使同一段時間內,不同空間內的“氣”就不同,同一時間全國不同地區的天氣就不一樣。那么五行的旺衰在相同時間不同空間就存在著不同,故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說法。哈爾濱是冰天雪地,南國已是花紅柳綠,靠近赤道的地方一年四季不分。我們再看天文的表現,在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欄目里經常會出現,主持人說:“我國近日受西伯利亞寒流的影響會出現大面積降溫??????。”西伯利亞不會移到中國的上空,而寒流可以流動到中國的上空。哈爾濱永遠不會到海南,而在哈爾濱形成的降雨層可以到海南。上面的西伯利亞、哈爾濱都是地支的體現,天空上的寒流、雨層就是天干的體現。再者每年春夏秋冬往復循環,但每年季節的溫差不同,你是否想過壬子月會是一個寒冬,丙子月會是一個暖冬呢? 這就是天干動對地球同樣月令, 有不同影響而造成的溫差不同。由此, 我們可以理解天干主行其性動與地支主靜其性止的含義。因為這其中包涵了干支的作用關系,我們弄不明白這些天文、地理常識,就會搞不明白它們之間的作用關系。星座我們已經知道,陰陽之間的特點是“陰陽對立”。不管是從五行,還是到干支,都會遵循這個規律。木-火-土-金-水是以五行表示時序的轉化過程,也就是以進為生,并不是真正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而是一個永遠不能打破的循環規律。陽太極為木、火,陰太極為金、水,土為陰陽之間的過度平衡期。那么在陽太極之中木火就形成對立,陰太極之中金水就形成對立,實際就是少陽木氣與老陽火氣之間存在著溫差, 少陰金氣與老陰水氣之間也存在溫差。陰陽互根,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這是五行轉化的條件,沒有極點就不會向另一個太極發展。你見過寅月后就是午月,申月后就是子月嗎?沒有,一生都不會見到。那么, 我們應不應該考慮一下它們之間的真正關系呢?寅木真的可以直接生午火嗎?申金真的直接生子水嗎?春天木氣向夏天火氣發展,必須到木旺極的辰月才能轉化為火氣,也就是木氣竭火進氣,那么我們以五行的時序循環關系,照搬到干支的關系中,對嗎?這個問題大家似乎深信不疑,但是你有沒有考慮到,你在實際的預測中時驗時而不驗,有時甚至相反呢?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這些都是干支的屬性與力量大小決定的。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五種寅木的存在形式,對于午火來講作用相同嗎?甲申、丙申、戊申、庚申、壬申五種申金的存在形式,對于子水都可以論生嗎?種種最基本的作用關系都沒有搞明白,又何談預測呢?主自古以來的命理書,都把五行的關系應用到干支的作用關系之中,應該說這是不完全正確的。因為五行表示時序的發展變化, 而干支的60對組合則不同,它們是在表示不同的氣場變化。我們以太極思維來分析,有五行又有干支,如前所說每種干支五行又有自己的獨立五行。我們拿天干甲木來說,甲木與地支子、寅、辰、午、申、戌相配,形成6對干支組合,它們的共同點是天干相同,地支不同,這說明什么?說明地支決定了天干甲木的不同存在形式,或者說是甲木流行之氣所到的地支空間不同,則表現形式不同。甲寅為天地同氣之木,天地合一,上下相同,也就是天氣降之,地氣合之,為木之存氣。甲辰為木氣旺極正退,向火發展的過度期,似火非火,似木非木。甲午為甲木氣以竭,為木中火氣。甲申為木中金氣,甲戌為木中的似金非金、似水非水之交換氣。甲子為木中水氣,實際子月冬至一陽生,甲子為甲木的進氣點初生之時,不是旺點。如果我們再以陰陽老少劃分。甲寅、甲午、甲辰為陽,甲子、甲申、甲戌為陰。分四象則是甲寅為木中木氣、甲午為木中火氣、甲申為木中金氣、甲子為木中水氣、甲辰和甲戌為過度中氣屬土。以人事配之,甲子為陽氣出生之時,必以母為體為幼年,甲寅身強力壯為青年,甲辰余氣猶存為中年,甲午其氣以瀉為更年期,甲申以身有疾病,難以自理為老年,甲戌為氣絕形滅之時為墓年。依此類推,我們就會發現每個五行都有自己獨立的五行存在形式。既然干支的生存形式不同,同樣是對天干丙火作用,就決定了作用關系的不同。這些不同的存在形式在預測時,為忌應兇,為喜應吉,就有了量比與性質的著眼點。干支之間的關系我們在下面的干支作用關系章中再講,現在大家必須將剩下的天干依次劃分清楚,才能以備后用。
亥八曜上面我們講了天干五行的獨立五行形式,那么地支與天干同樣具有五行形式。以寅木而言,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與上面的六甲相比較,就會發現干動與支靜的關系。上面天干可以從子到戌流動,而地支寅則不動,天干五行則流動。這就是夏天也會有寒流,冬天也會有暖流的氣象原理寒流、暖流是怎么出現的,搞明白這些對判斷旺衰很有用。地支主靜,寅上有甲,必是天地同氣之時,寅上有丙,必是上有暖流影響,寅上有戊,必是氣候適意。寅上有庚,必是上有冷風來侵,寅上有壬,必遇寒流影響,依次類推,地支的五行形式就會很明顯。這里大家需要明白一個道理,地球的外表并不能產生溫度,地球上的表面溫度是由太陽照射產生的。地球的自轉與天空中的云、雨、風、太陽都可以看作天干,影響著地球的表面溫度,這些現象就是由于天干對地支的影響,所產生的氣場變化。那么你就應該從中領悟到干支作用的真正含義。土本章的干、支屬性是以天干、地支為獨立太極點來確定的,熟悉掌握每一個獨立干與支的陰陽、四象變化,對在選擇喜用,辨別大運、流年與命局作用,確定吉兇的量比時很重要。
星午,“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在易學殿堂里輕松漫步,就必須從基礎開始,把基礎打好。這樣才能以不變之易理應萬變之格局,發揮太極“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做到事半功倍;才能突破命理之重重難關,成為真正的易學高手。易三八字預測,易學的陰陽平衡是其靈魂。太極陰陽(兩儀)四象五行干支干支屬性日元特性--五行反生反克等,這些都是八字預測的主要元素。八字的四組干支組合抽象代表一個人的靈魂,而這個靈魂的生命紀錄,就是以干支的陰陽平衡為基礎演算的。說起這些, 我們需要從《易經》談起,為什么從《易經》談起呢?因為八字預測的理論技法都是從這里演繹出來的。它的理論模式來自于天文、地理、人文等宇宙自然變化,它運用陰陽平衡理論, 以一個固定時空點的陰陽平衡為主體,以其后的時空為客體,分析陰陽主體與客體之間的消長變化, 進而演算人與事物的吉兇得失。六天數從日常教學中接觸的易友來看,許多人只注重技術,不注重基礎理論,甚至于沒有讀過《易經》,對陰陽與五行、干支之間的來歷關系,知之甚少, 這就是基礎知識不過關。所以,我們先從《易經》、陰陽學說的起源講起。“易”者,日、月也,又為陰陽,這一個“易”字包含了極其深奧的道理,它包括“不易、變易、簡易”三種含義。“不易”是指陰陽變化的規律(陰陽易理)到任何時候都不會改變。“變易”而是指宇宙萬物,包括人事時時刻刻都在“象數”的變化下,這個事物在今天是對的,明天就不一定是對的,一切的事物發展都在相對之中。“簡易”當你明白“不易、變易”的道理時,就會覺得好多的道理、規律就始終在這個往復循環之中,一切的人生、社會、天地變化都是那么直接明了。了解了宇宙自然的不易道理,在生活中就可以追尋這個規律,無往不利。故《易》曰“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一陰一陽之為道”,陰陽的變化有軌跡可循,我們從易學的思維模式去探索自然、人生,就會發現有規律可循。“經”者道理也,《易經》闡明了天理人道的變化規律是恒古不變的。愛理《易經》最早有卦,“卦者”圭也,圭即是圭表,是《易經》陰陽學說誕生的基本工具。古人認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為了觀察太陽對地球的陽光折射影響, 將圭表也就是一根長桿直立在太陽下,圭表在太陽的照射下出現陰影,陰影又隨著四季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圭表的陰影往復循環,就是陰陽消長。古人將陰影最長的一天定為冬至,陰影最短的一天定為夏至。陰影在往復循環中,冬至到夏至陰消陽長故為陽生,夏至到冬至陰長陽消故為陰生。在這里, 混沌的太極已經化為兩儀,也就是陰陽二儀。再把陰陽各自循環的中間點定為春分、秋分,這就形成了四象,就是春夏秋冬(寒暖燥濕、木火金水)。四象的形成, 也就出現了五行金、木、水、火、土。所謂五行者,并不是五種物質。易曰“五行者,天地之氣流通于四時,循環不停也,故為之行”。春濕為木,夏暖為火,秋燥為金,冬寒為水,土為陰陽平衡之氣, 寄于四隅。四象即是四季,對應寒暖燥濕之氣, 與五行同步。兩儀對應四象、五行,木火為陽,金水為陰。這些是八字預測的根源,我們既然知道太極兩儀(陰陽)四象五行,是事物的起源,那么預測的主元素干支,又是以五行為太極劃分出來的陰陽的表現,我們對陰陽、五行、干支就不能不深一步進行探討。曜四
婚木巳
第二節 陰陽、五行、干支未星
喜太極生兩儀,即是陰陽,陰陽變四象,即成五行,五行又分干支。這里的每一步劃分都是太極生兩儀的表現,我們必須明白每一個步驟的變化含義。太極即是混沌之時,陰陽不分,陰陽兩儀的出現,是事物變化的第一步。陰陽是一切預測的根源,我們必須了解陰陽的性質。陰陽具有四大要素,即陰陽對立、陰陽轉化、陰陽消長、陰陽互根。這四句話是一切預測的根源和依據。財陰陽對立。木火為陽在陽極,金水為陰在陰極,這是太極成立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陰陽對立,世間的事物就不會存在。也可以引申到八字中的用神、忌神。一個命局的成立,不管是什么格局,永遠都存在著用神、忌神。它們在時空狀態下永遠是對立的兩個板塊。我們從太極圖的陰、陽兩個太極球可以看出,從大太極球分出的兩個陰、陽小太極球,以及陰陽小太極球中的木火、金水,永遠都處于大太極、小太極的局部對立之中,這就是說只要八字中具有陰陽對立時,就不會出現從格,除非陰陽具備轉化的條件形成順勢。這里,我說一下當今命理的誤區,許多易友認為從格好用輕易論從,致使格局失偏、預測失誤而難以解釋。因為陰陽對立、平衡永遠是預測的根本,體現在八字中只有同性之間并存,異性永遠對立,也就是陰陽對立,這樣陰陽對立的形勢已經出現,八字就不會是從格,因為此時的日干之氣不會去順從對立的兩種五行之氣。陰陽對立是以地支之間的對立為依托,也就是說地支之間的作用關系,決定著格局的變化成敗。故命書言:寒雖甚,要暖有氣,暖雖至,要寒有根,則能生成萬物。若寒甚而暖無氣,暖至而寒無根,必無生成之妙也。是以過于寒者,反以無暖為美。過于暖者,反以無寒為宜也。蓋寒極暖之機,暖極寒之兆也,所謂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此天地自然之理也。從此段的理論大家可以看出, 陰陽對立與陰陽之間的轉化是八字預測的靈魂。丑易陰陽轉化。《易經》曰“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木火土金水,是五行循環永遠不能打破的時序循環規律。從四時上看,春天以后必是夏天,有了木必向火的方向發展。到大暑則陽氣旺極必會轉陰,就是秋天,秋天以后必會是冬天,金必會向水的方向發展。用五行來表示四時的轉化發展過程,就是易的順序。這也深刻寓意著自然與社會的發展規律。一個人的運氣若適應自然及社會的發展規律,會得到很多的幫助,也就是把大家的力量轉化為個人力量就應吉;反之就會不利。八字扶抑格中的通關,從格中的日柱旺極喜泄,都是陰陽轉化的表現。陰陽轉化在八字的演算過程中是經常遇到的, 由于地支作用關系的變化,有時忌神會轉化成用神,而用神也會轉化成忌神。當八字的五行流通,沒有堵塞、沒有偏旺的五行出現時,五行之間的力量相對平衡地轉化,就會呈現最完美的太極狀態,命主的各方面就會向有利的方向發展。五行轉化是時序的變化,而干支之間的轉化不是時序的轉化,已經上升到空間氣場的轉化,干支之間的轉化條件就比教嚴格,由于干支的陰陽屬性不同,這樣它們遵循同氣相合,對立相克的轉化規律。戌四陰陽消長。在八字預測術中,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一樣都是指命局中的陰陽二氣在行運中的變化狀態的。不同的是前者是指量變的過程,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發生質變的必然結果。八字原局是靜態的,只有大運、流年的參加才會動起來。大運是提示日主十年中的運氣的,某一大運是陰消陽長還是相反,也就是說這個大運是助長了用神還是忌神,要注意理解。這里的陰陽消長有兩層含義,一是命局中陰陽二氣在大運的變化,二是命局中的陰陽二氣存在著用神、忌神,大運的到來必須分清是忌神還是用神之氣在消長。用神長、忌神消有利于八字命局平衡就應吉,用神消、忌神長不利于八字命局平衡就應兇。但是也并非用神長就完全應吉,忌神消就完全應吉,因為陰陽消長也有一定的尺度,這要由原局的“病藥”輕重來決定。當陰陽消長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會發生陰陽轉化,這就有出現相反的結果的可能。財堂陰陽互根。命理曰:獨陽不長,獨陰不生,只有陰陽調和方能萬物而生。四季對應五行,金、木、水、火的長生進氣點都是在上一五行的起點,寅、申、巳、亥為四長生之月,一種五行的值令實際預示著下一五行的進氣。春夏秋冬四季往復循環,任何時候都不會單獨存在,寒極暖之機,暖極寒之兆也,所謂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此乃天地自然之理也。任何事物地發展變化,都不是孤立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沒有矛盾、沒有矛盾的解決就不會有發展變化,這一矛盾對立統一的理論是唯物辨證法的基本觀點之一。表現在命理中,就是陰陽互根。陰陽互根就是矛盾的對立和統一,地支作用關系中的六合就是陰陽互根的表現。大家可以對比一下,在地支六合中,子水午火為陽極陰極之點與本氣相合,其余的寅亥、卯戌、巳申、辰酉都是一陰一陽相互配合。未曜感五行是以陰陽為太極點衍生出來的,有四象而出五行,即春夏秋冬、暖燥濕寒是也。五行是何物?五行是春夏秋冬四時之氣的往復循環。五行是陰陽的細分,這里木火為陽,金水為陰,土為陰陽之間的平衡之氣。春季為少陽木氣主濕,夏季為老陽火氣主暖,秋季為少陰金氣主燥,冬季為老陰水氣主寒。少陽木氣的產生必然是由老陰水氣轉化而來,這也是春天氣寒的原因。當少陽木氣旺極時,老陽火氣自然產生。老陽火氣的產生必然是由少陽木氣轉化而來,夏天火旺,老陰氣絕,因為中間的少陽木氣已經轉化了老陰之氣。當老陽火氣旺時,少陰金氣已經有氣,從物象上看,立夏之后,花草樹木的葉子出現潮氣;在進入立秋后,潮氣則變成小水珠,此時的少陰之氣已經轉旺。當少陰氣旺極時,老陰水氣自然產生,夏天的余熱經過少陰金氣的轉化,所以冬季寒冷。當寒冷到了極點,新的太極就會產生,新的一年又來了。主土通過陰陽的辨證分析,我們可以知道, 八字預測實際是將不同的干支組合氣場(日柱)放在一個相對的時空中,看日干所代表的五行之氣所處的時間、空間中的旺衰情況。“形旺者損其有余,形缺者補其不足”或者是“剛柔不一,順其勢”。然后看其后大運、流年的時空變化對命局“形旺者與形缺者”的消長狀況。大運、流年損命局中形旺者的有余,補形缺者的不足應吉。如果大運、流年繼續加大形旺者的力量,抑制形缺者則應兇。四未財未
第三節 陰陽五行的生克關系土亥
微聚
北方陰極生寒,寒為水。南方陽極生熱,熱為火。東方陽散以泄而生風,風為木。西方陰止以收而生燥,燥為金。中央陰陽交而生溫,溫為土。其相生也所以相維,其相克也所以相制,此之謂有倫。數以五行代表春夏秋冬的名稱,配合方位,出于天然。北方亥子丑,為冬季。南方巳午未,為夏季。東方寅卯辰,為春季。西方申酉戌,為秋季。春夏之交,木氣未盡,火氣已至,間雜之氣為土。其余夏秋之間,秋冬之間,冬春之間相同。土氣在兩個節氣的中間,而且夏季最旺,也就是土居中央的意思。聚金斗《子平真詮》陰陽生克章言:四時之運,相生而生,故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之序,循環迭運,而時行不匱。然而有生必有克,生而不克,則四時亦不成矣。克者,所以節而止之,使之收斂,以為發泄之機。故日:“天地節而四時成”。玄丑字上文先賢指出,四時配合五行相互轉化以生為進,千百年來易書豈止千本,都在相互轉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大家都把它當作不可改變的五行生克關系,恰恰就是這個五行相生的關系,使千百年來的眾多學易者, 進入了總也難以超越的誤區。上文指出:“四時之運,相生而生,??????相生之序,循環迭運,而時行不匱”。大家一定要注意這里“相生而生”的用詞, 是先人用詞不當,還是另有深意?五行的生克關系,實際是四時的循環變化,并不是真正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里的“生”實際是“進” 的意思。我們知道四時、寒暖燥濕,是太陽對地球四時的陽光折射而造成的溫度差。那么春與夏就存在溫差,也就是陽太極中的少陽與老陽對立,也就是
說木不一定生火,木火相生是需要條件的。
秋季與冬季存在溫差,也就是陰太極球中的少陰與老陰對立,也就是金水相生也存在必要的條件。這里必須知道所謂的五行相生,不是物質相生,而是氣場的轉化。要掌握木火相生、金水相生的條件, 就需要掌握干支的陰陽屬性,否則你就會時對時錯,了也找不到原因。所謂的干支屬性,實際指的就是相同時間不同空間內的流通氣場不同。這樣我們就必須掌握好,時間空間的對立影響,只有時空對立思維,才能真正領悟六十甲子的氣場變化,掌握干支屬性。提醒大家,學過世界地理的人應該知道,在地球上有寒帶、熱帶、溫帶之分,地域的不同,決定著相同時間上的氣場不同。那么六十甲子難道不對應世界上與中國內的各個氣場空間嗎?領悟這一點,你就會發現,六十甲子之間的關系與五行時序的循環關系是兩回事。木紫就時序而言,春天過后是夏天,夏季陽旺極而生陰,就是秋季,秋季過后就是冬季,冬季陰旺極而生陽, 就是春天,這是四時五行的循環變化。如果把五行的循環變化照搬到干支的作用關系上,就會出現時驗時不驗的情況,為什么呢?因為干支的重復組合,使它們的陰陽氣場屬性發生了質的改變,若再用五行的生克關系去套用,顯然就不適用了。八字中有火,歲運遇到木就生火嗎?肯定不是的。如果這么簡單,就沒有地支之間的刑沖合害了。為什么寅亥合,子卯論刑? 為什么寅午戌會火局,而寅巳論刑? 等等, 這些作用關系都是由它們的陰陽性質決定的。我們在這里轉變一下思維,以少陽木氣、老陽火氣、少陰金氣、老陰水氣四象為太極,再向下劃分,是不是每一種獨立的五行之氣,又都具有自己的五行之氣呢?這是肯定有的。這就是干與支的重復組合而出現了它們自己獨立的五行氣場形式,因為這些必須要由干支的氣與行決定。關于干支的作用關系我們在下面的干支篇再講。酉命官這里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不去分清五行與干支關系的不同,在預測中的作用關系就會分不清。如果認為不管陰木、陽木,有木就生火;不管陽水、陰水,有水就生木,無條件地把五行時序循環的生克關系照搬到干支中去,就必然會出現失誤。先人用生克的形式來表達四時的交替變化,無疑是和后人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實際上, 先人在這里畫了一個小圓圈,把我們圈在了里面,使我們永遠不能超越其范圍。其實, 五行相生是在表示時序的轉化,不是“生”的意思。五行之間的轉化必須是在某一氣旺極之時才能轉化,并不是有了木就生火,有了金就生水。大家知道寅木為少陽之初,也就是正月之氣,正月寒氣猶存之時,怎么會馬上就進入夏天呢?就因為這樣, 才有了寅巳相刑的關系。寅木可以刑巳火,見了午火為什么不刑呢?寅木在什么情況下不生午火,也來滅火?在什么情況下生巳火,不刑巳火?什么情況下是木多火塞?什么時候論木火通明?等等, 如果我們不去深思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就永遠不能掌握八字預測的真機!若連最簡單的五行、干支之間的關系都沒有搞明白, 又何談預測? 如果干支之間的關系與五行同樣,何必畫蛇添足再有干支呢?
日未天
四丑
太 極戌
運
陽太極 陰太極微
八
甲寅乙卯 丙午丁巳 戊辰戌己未丑 庚申辛酉 壬子癸亥火
少陽 老陽 中性 少陰 老陰運金
聚
第四節 干支與干支屬性爻丑丑
八
干支是以五行為太極點劃分出來的,那么每種五行就具有自己獨立的陰陽性質。干支在表達五行時,同樣如此。天干為陽,地支為陰。獨立五行的干支之間又有自己的干支陰陽劃分,這與上面的太極圖就吻合了,它們自上而下是按照太極分兩儀的形式出現的。申午我們知道陰陽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對立存在的,陰陽大太極是有五個小太極組合而成,五個小太極的本身也具有自己的陰陽兩儀,就是干支的陰陽劃分。財未紫少陽木氣 木甲乙寅卯聚斗老陽火氣 火丙丁巳午喜聚爻太極陰陽四象(五行)平衡土氣干支 土戊己辰戌丑未戌陰金氣 金庚辛申酉日老陰水氣 水壬癸亥子運微星
天干:甲乙木為少陽木氣主濕,甲木為少陽陽氣,乙木為少陽陰氣。火
丙丁火為老陽火氣主暖,丙火為老陽陽氣,丁火為老陽陰氣。數亥
戊己土為陰陽平衡之氣,戊土為平衡陽氣,己土為平衡陰氣。易三
庚辛金為少陰金氣主燥,庚金為少陰陽氣,辛金為少陰陰氣。數官
壬癸水為老陰水氣主寒,壬水為老陰陽氣,癸水為老陰陰氣。配
地支:寅卯木為少陽木氣主濕,寅木為少陽陽氣,卯木為少陽陰氣。情亥
巳午火為老陽火氣主暖,午火為老陽陽氣,巳火為老陽陰氣。戌
辰戌丑未土為陰陽平衡之氣,辰未為平衡陽氣,戌丑為平衡陰氣。主未
申酉金為少陰金氣主燥,申金為少陰陽氣,酉金為少陰陰氣。火曜聚
亥子水為老陰水氣主寒,子水為老陰陽氣,亥水為老陰陰氣。木日子
通過太極干支之間的劃分,大家就會一目了然,每一步的劃分都可以單獨作為一個太極點,按照陰陽對立統一的存在,這些都是預測最基本的條件。八字預測是將一個人的出生點作為太極點,日柱為中心,分析這個時空點的日柱與命局陰陽二氣的平衡,找出時空的陰陽病癥,也就是平衡點,這樣才能對癥下藥,分析出用神和忌神來。六爻寅《子平真詮》首篇言:“天地之間,一氣而已,惟有動靜,遂分陰陽。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極動極靜之時,是為太陽太陰;少者初動初靜之際,是為少陰少陽。有是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水者,太陰也;火者,太陽也;木,少陽也,金,少陰也;土者,陰陽老少,木火金水沖氣所結也。都是五行,何以又有十干十二地支乎?蓋有陰陽,因生五行,而五行之中,各有陰陽。即以木論,甲乙者,木之陰陽也,甲者,乙木之氣;乙者甲木之質也。在天為生氣,而流行于萬物者,甲也。在地為萬物,而承茲生氣者,乙也。又細分之,生氣之散布者,甲之甲,而生氣之凝成者,甲之乙;萬木之所以有枝葉者;乙之甲,而萬木之枝枝葉葉者,乙之乙也。方為其甲,而乙之氣已備,及其為乙,而甲之質為堅。有是甲乙,而木之陰陽具矣。何以復有寅卯者,又與甲乙分陰陽天地而言之者也。以甲乙而分陰陽,則甲為陽,乙為陰,木之行于天而為陰陽者也。以寅卯而分陰陽,則寅為陽,卯為陰,木之存乎地而為陰陽者也。以甲乙寅卯而統分陰陽,則甲乙為陽,寅卯為陰,木之行在天成象而在地成形者也。甲乙在行乎天,而寅卯受之;寅卯存乎地,而甲乙透也,是故甲乙如官長,寅卯為官長該管的地方。甲祿在寅,乙祿在卯,如府官之在郡,縣官為在邑,而司一月之令。甲乙在天,故動而不居,建寅之月,豈必當甲?建卯之月,豈必當乙?寅卯在地,故止而不遷。甲雖遞易,月必建寅;乙雖遞易,月必建卯。以氣而論,甲旺于乙;以質而論,乙堅于甲。而俗書謬論,以甲木為大林,盛而宜斫,乙為微苗,脆而莫傷,可為不知陰陽之理也。以木類推,余者可知。惟土為木火金水之氣,故寄旺于四時,而陰陽氣質之理,亦同此理,欲學命者,必須先知干支之說,然后可以入門。” 《子平真詮》開篇就講出陰陽四象干支之間的陰陽對立關系,但是大家必須明白,所謂的氣與行的關系,地支主氣,天干主行。我們在日常的應中,說出地支卯月, 你就會明白是什么節氣; 如果說出天干壬月,你就不會知道是什么節氣?干支之間的作用關系就是氣與行相互作用的表現。忌丑壬干支者天干、地支也。干支是細化五行的分子,五行分陰陽,以木火為陽,金水為陰,土為金、木、水、火沖凝之氣,實為水木、木火、火金、金水二氣之間的交換平衡氣。《子評真詮》言“都是五行,何以又有十干十二支乎,蓋有陰陽,因生五行,而五行之中,各有陰陽。”有了五行為什么還要有干、支呢?有陰陽必有五行,難道五行本身就沒有陰陽、四象、五行嗎?有,肯定有。以木而論,天干甲、乙為陽,地支寅、卯為陰。如果以天干甲乙再分, 則甲為陽乙為陰; 以地支寅卯再分, 則寅為陽卯為陰,這樣木的陰陽、四象出來了,其它五行仿此。寅座木這里大家需要明白的是,干與支的特征,干主行, 其性動,支主氣,其性止。不要小看這兩句話,其寓意很深。例如我們一提到卯月,你就馬上會想到是二月,提到酉月你就會知道八月,依次類推,地支代表節氣的進退, 永不變化,始終如一。而如果同樣提到甲月、丙月、壬月,你就會大跌眼鏡,不知道說的是什么月?在這里我們就會想到,古人何以規定十干, 而不是十二干,因為天干為十地支為十二,它們的60對組合,天干不會重復,干支的組合氣就不會重復。這樣就體現自然之“道”,即使同一段時間內,不同空間內的“氣”就不同,同一時間全國不同地區的天氣就不一樣。那么五行的旺衰在相同時間不同空間就存在著不同,故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說法。哈爾濱是冰天雪地,南國已是花紅柳綠,靠近赤道的地方一年四季不分。我們再看天文的表現,在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欄目里經常會出現,主持人說:“我國近日受西伯利亞寒流的影響會出現大面積降溫??????。”西伯利亞不會移到中國的上空,而寒流可以流動到中國的上空。哈爾濱永遠不會到海南,而在哈爾濱形成的降雨層可以到海南。上面的西伯利亞、哈爾濱都是地支的體現,天空上的寒流、雨層就是天干的體現。再者每年春夏秋冬往復循環,但每年季節的溫差不同,你是否想過壬子月會是一個寒冬,丙子月會是一個暖冬呢? 這就是天干動對地球同樣月令, 有不同影響而造成的溫差不同。由此, 我們可以理解天干主行其性動與地支主靜其性止的含義。因為這其中包涵了干支的作用關系,我們弄不明白這些天文、地理常識,就會搞不明白它們之間的作用關系。星座我們已經知道,陰陽之間的特點是“陰陽對立”。不管是從五行,還是到干支,都會遵循這個規律。木-火-土-金-水是以五行表示時序的轉化過程,也就是以進為生,并不是真正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而是一個永遠不能打破的循環規律。陽太極為木、火,陰太極為金、水,土為陰陽之間的過度平衡期。那么在陽太極之中木火就形成對立,陰太極之中金水就形成對立,實際就是少陽木氣與老陽火氣之間存在著溫差, 少陰金氣與老陰水氣之間也存在溫差。陰陽互根,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這是五行轉化的條件,沒有極點就不會向另一個太極發展。你見過寅月后就是午月,申月后就是子月嗎?沒有,一生都不會見到。那么, 我們應不應該考慮一下它們之間的真正關系呢?寅木真的可以直接生午火嗎?申金真的直接生子水嗎?春天木氣向夏天火氣發展,必須到木旺極的辰月才能轉化為火氣,也就是木氣竭火進氣,那么我們以五行的時序循環關系,照搬到干支的關系中,對嗎?這個問題大家似乎深信不疑,但是你有沒有考慮到,你在實際的預測中時驗時而不驗,有時甚至相反呢?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這些都是干支的屬性與力量大小決定的。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五種寅木的存在形式,對于午火來講作用相同嗎?甲申、丙申、戊申、庚申、壬申五種申金的存在形式,對于子水都可以論生嗎?種種最基本的作用關系都沒有搞明白,又何談預測呢?主古以來的命理書,都把五行的關系應用到干支的作用關系之中,應該說這是不完全正確的。因為五行表示時序的發展變化, 而干支的60對組合則不同,它們是在表示不同的氣場變化。我們以太極思維來分析,有五行又有干支,如前所說每種干支五行又有自己的獨立五行。我們拿天干甲木來說,甲木與地支子、寅、辰、午、申、戌相配,形成6對干支組合,它們的共同點是天干相同,地支不同,這說明什么?說明地支決定了天干甲木的不同存在形式,或者說是甲木流行之氣所到的地支空間不同,則表現形式不同。甲寅為天地同氣之木,天地合一,上下相同,也就是天氣降之,地氣合之,為木之存氣。甲辰為木氣旺極正退,向火發展的過度期,似火非火,似木非木。甲午為甲木氣以竭,為木中火氣。甲申為
木中金氣,甲戌為木中的似金非金、似水非水之交換氣。甲子為木中水氣,實際子月冬至一陽生,甲子為甲木的進氣點初生之時,不是旺點。如果我們再以陰陽老少劃分。甲寅、甲午、甲辰為陽,甲子、甲申、甲戌為陰。分四象則是甲寅為木中木氣、甲午為木中火氣、甲申為木中金氣、甲子為木中水氣、甲辰和甲戌為過度中氣屬土。以人事配之,甲子為陽氣出生之時,必以母為體為幼年,甲寅身強力壯為青年,甲辰余氣猶存為中年,甲午其氣以瀉為更年期,甲申以身有疾病,難以自理為老年,甲戌為氣絕形滅之時為墓年。依此類推,我們就會發現每個五行都有自己獨立的五行存在形式。既然干支的生存形式不同,同樣是對天干丙火作用,就決定了作用關系的不同。這些不同的存在形式在預測時,為忌應兇,為喜應吉,就有了量比與性質的著眼點。干支之間的關系我們在下面的干支作用關系章中再講,現在大家必須將剩下的天干依次劃分清楚,才能以備后用。亥八曜上面我們講了天干五行的獨立五行形式,那么地支與天干同樣具有五行形式。以寅木而言,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與上面的六甲相比較,就會發現干動與支靜的關系。上面天干可以從子到戌流動,而地支寅則不動,天干五行則流動。這就是夏天也會有寒流,冬天也會有暖流的氣象原理,寒流、暖流是怎么出現的,搞明白這些對判斷旺衰很有用。地支主靜,寅上有甲,必是天地同氣之時,寅上有丙,必是上有暖流影響,寅上有戊,必是氣候適意。寅上有庚,必是上有冷風來侵,寅上有壬,必遇寒流影響,依次類推,地支的五行形式就會很明顯。這里大家需要明白一個道理,地球的外表并不能產生溫度,地球上的表面溫度是由太陽照射產生的。地球的自轉與天空中的云、雨、風、太陽都可以看作天干,影響著地球的表面溫度,這些現象就是由于天干對地支的影響,所產生的氣場變化。那么你就應該從中領悟到干支作用的真正含義。土本章的干、支屬性是以天干、地支為獨立太極點來確定的,熟悉掌握每一個獨立干與支的陰陽、四象變化,對在選擇喜用,辨別大運、流年與命局作用,確定吉兇的量比時很重要。星午
1.八字真鑒 一
2.八字真鑒 二
3.八字真鑒 三
4.八字真鑒 四
5.八字真鑒 五
6.八字真鑒 六
7.八字真鑒 七
8.八字真鑒 八
9.八字真鑒 九
10.八字真鑒 十
11.八字真鑒 十一
12.八字真鑒 十二
13.八字真鑒 十三
14.八字真鑒 十四
15.八字真鑒 十五
16.八字真鑒 十六
17.八字真鑒 十七
18.八字真鑒 十八
19.八字真鑒 十九
20.八字真鑒 二十
21.八字真鑒 二十一
22.八字真鑒 二十二
23.八字真鑒 二十三
24.八字真鑒 二十四
25.八字真鑒 二十五
26.八字真鑒 二十六
27.八字真鑒 二十七
28.八字真鑒 二十八
29.八字真鑒 二十九
30.八字真鑒 三十
31.八字真鑒 三十一
32.八字真鑒 三十二
33.八字真鑒 三十三
34.八字真鑒 三十四
35.八字真鑒 三十五
36.八字真鑒 三十六
37.八字真鑒 三十七
38.八字真鑒 三十八
39.八字真鑒 三十九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