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斗數之天干地支
186
2023-07-06
寅的方位為正月;商代是以丑月(夏歷十二月)為正月,稱建丑;周代是以子月(夏歷十一月)為正月,稱建子。秦代和漢初曾以夏歷十月為歲首,自漢武帝實行太初歷之后,歷代一直以夏歷正月(建寅之月)作為歲首。
干支紀年,自東漢章帝(公元85年)頒布之后,一直到清朝都用干支紀年。但是我猜測干支紀年應該最晚在商代,因為十二地支即是十二星宮,太陽分布十二宮已經在商代甚至夏代就有了。按照易經術數古籍的記載,則是黃帝時期的產物?!饵S帝內經》中五運六氣就以干支記錄年月日時,我預言《黃帝內經》成書的年代不久會被考古或史志證明將比春秋更早,可能真正是黃帝時期的。
占星術起源于中國的證據被發現:
一般認為占星術起源于巴比倫或古印度,然而李守力近年查閱了大量文史考古資料,結合自己的易理感悟,發現西方占星術應該是中國人發明的,而且星命學發展到商朝已經是成熟時期。根據歷史記載中國星命學早在黃帝、堯、舜時代,即有星象之官以觀天文而正人事。堯典曰:“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舜典曰:“載璇璣玉衡,以齊七政”。
在中國商代,天文星象已經十分發達,從刻在甲骨文上的六十甲子可以得到證明。
這塊商代的甲骨文上刻有:
01 甲子 13 丙子 25 戊子 37 庚子 49 壬子
02 乙丑 14 丁丑 26 己丑 38 辛丑 50 癸丑
03 丙寅 15 戊寅 27 庚寅 39 壬寅 51 甲寅
04 丁卯 16 已卯 28 辛卯 40 癸卯 52 乙卯
05 戊辰 17 庚辰 29 壬辰 41 甲辰 53 丙辰
06 已巳 18 辛巳 30 癸巳 42 乙巳 54 丁巳
07 庚午 19 壬午 31 甲午 43 丙午 55 戊午
08 辛未 20 癸未 32 乙未 44 丁未 56 已未
09 壬申 21 甲申 33 丙申 45 戊申 57 庚申
10 癸酉 22 乙酉 34 丁酉 46 已酉 58 辛酉
11 甲戌 23 丙戌 35 戊戌 47 庚戌 59 壬戌
12 乙亥 24 丁亥 36 已亥 48 辛亥 60 癸亥
下面我們把焦點集中于十二星宮理論:
我們可以大膽得出一個結論:十二星宮的時間劃分與商代相同,古代稱十二行宮,又稱月將。而且星宮符號竟然有一半以上與甲骨文的寫法相似。這說明早在商代或商代以前,東西方就存在文化交流,極有可能西方的占星術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