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年農歷4月星座運勢
53
2023-10-25
立夏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預示著夏天即將開始。在立夏這一天有不少民間習俗,其中有四大民間習俗最為重要。下面星座網(http://)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立夏必知的四大民間習俗。
立夏習俗-防疰夏
立夏又稱“立夏節”,在溫州家家要吃筍和淮豆子(即蠶豆,因其種來自兩淮,故稱淮豆子)及青梅子。在樂清,家家老幼吃茶葉蛋、青梅、鮮筍、鮮蠶豆,認為可防“疰夏病”(每逢夏天人會清瘦、無力)。鄉村插秧完畢,農家殺雞宰鴨滋補身體,給耕牛喝馬蹄香香藥以健筋壯骨,為下一步“雙夏”勞動做準備。家家還做小麥餅或烏飯粉糍,祭祀祖先,貧富皆然。
立夏習俗-買紅花
立夏時節,在浙南各地,每戶人家還要購紅花、新茶,備~年之用,有詩云:“立夏晴和四月天,與郎商酌歲支錢;紅花鹽菜俱難緩,更買新茶過一年。”因為那時新谷才種,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如不儲備柴米,到缺時則求購價昂。同時,蠶蛾破繭而出,抽出新絲,茶葉如不采藏,過此就變為老葉。紅花為婦女染衣之用,產于四月,也必須及時購買。
立夏習俗-稱人
立夏之日的“稱人”習俗主要流行于我國南方,起源于三國時代:孟獲被諸葛亮收服,歸順蜀國以后,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咐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諸葛亮囑托之日,恰好是這年立夏,孟獲立刻去拜阿斗。從此以后,每到夏日,孟獲都依諾前來拜望。過了許多年,晉武帝司馬炎火掉蜀國,擄走阿斗。而孟獲不忘承相重托,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拜望阿斗,每次去都要稱阿斗的體重,以驗證阿斗是不是被晉武帝虧待了。他揚言如果虧待阿斗,就要起兵攻晉。晉武帝為了取信孟獲,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飯給阿斗吃。阿斗見了又糯又香的豌豆糯米飯,飯量大增。孟獲進城稱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阿斗雖然沒有什么本領,但有孟獲立夏稱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虧待他,日子也過得太平,福壽雙全。這一傳說,雖與歷史不符,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稱人能給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希望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立夏稱人流傳至今,每當立夏之日,人們吃罷中飯,在村口或臺門里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稱。古詩云:“立夏稱人輕重數,秤懸梁上笑喧閨。”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稱老人時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稱姑娘時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稱小孩時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從小數打到大數),不能外打里。
凡逢立夏日,在各地民間都有稱人體重的習俗。在家里中堂上或者天井里,掛一大秤,家中男女老小都可稱,但主要是稱小孩的體重。民間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三國時,趙子龍在長坂坡從曹營百萬軍中救出劉阿斗,而阿斗的生母糜夫人為了不拖累趙云,投井自殺。阿斗由劉備自己照料。但劉備南征北戰,孩子帶在軍中不方便,覺得不如把阿斗交給后娶的孫夫人(孫權妹)去撫養。于是劉備準備了許多禮品,由趙子龍護送阿斗去吳國。到吳國時,剛巧是立夏節。孫夫人一見白胖的小阿斗,非常喜歡,但又有顧慮:我畢竟是后妻,如阿斗養得不好,不但在夫君面前不好交待,而且在百姓中也會留下笑柄。她想了一個辦法:今天正是立夏,我當著趙子龍的面把阿斗稱一稱,到明年立夏再稱,就知道孩子養得好不好了。主意打定,孫夫人便立即叫人將小阿斗過秤。從此,孫夫人在每年立夏節,都要把小阿斗稱一稱,然后向劉備報信。就這樣,在江南一帶,就形成了立夏節稱人的習俗。稱人也有一些禁忌,如稱時,秤錘不能向內移,只能向外移,意即只能加重,不能減輕。又如,稱的斤數適九,報數時必須再加一斤,因九是盡頭數,不吉利。一般都是第二年立夏節再稱,以驗一年中之胖瘦。在湖州,被稱的兒童口袋里要放一塊石頭,一是增加重量,二是取石壽之意。在寧波,此日,祠堂懸掛一桿大秤,秤鉤掛一籮筐,大人小孩逐一過秤,謂可免疰夏之患,體重增加,謂之年年發福,體重減輕,謂之“消肉”,則須進補。
立夏習俗-五郎八保上吳山
立夏日,舊時各行業工友休假,多去吳山游玩,有杭諺日:“五郎八保上吳山。”五郎,即舂米郎、剃頭郎、倒馬郎(出糞者)、皮匠郎、打箔郎。八保,即酒保、面保、茶保、飯保、地保、馬保、相相保(陰陽生)、奶保(以育嬰為業者)。這日還有十三匠上吳山。十三匠,即木匠、泥水匠、石匠、鐵匠、船匠、佛匠、雕花匠、搭彩匠、銀匠、銅匠、鋸匠、篾匠、窯匠。
結語:以上就是立夏節的習俗,有條件的朋友們別忘了也做一做這個節氣的民間習俗哦。
你可能也喜歡:
立夏最適合吃什么養生食物?
二十四節氣之立夏相關知識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