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群芳妍艷(文圖/黃正林,編輯:群子)在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兒女發明傳承了許許多多的優秀文化,農村喊彩就是其中一朵小小的浪花。在贛皖陛鄰農村流傳的喊彩就是鄉下喜事的一種喜聞樂見的好形式。喊彩,又稱叫彩、喝彩、掌彩。一人主喊,大家和。主題鮮明,用詞優雅,眾人歡喜,場面熱鬧。既喊出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又喊出了文化自信的豪邁;既喊出了人民心中的贊歌,又喊出了百姓未來的夙愿。在我們家鄉贛北農村,喊彩一般適用于正月十五舞龍燈、某主人家建新房上梁時。正月十五舞龍燈,每個村里都有自己的龍燈和龍燈隊。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龍行天下,萬物復蘇,給人們帶來風調雨順,給民族帶來人畜興旺。中國人民以龍為驕傲,崇拜龍,敬重龍。鬧龍燈傳承千年,經久不衰。在農村,各地編扎龍燈的材料有所不同。有絲綢布面,竹蔑骨架,連體龍燈,長期使用。龍燈長十五米左右,有十七個青年人合拍舞耍,每隔一米裝一托板,托板上裝一支臘燭,用于照明。還有一種分節龍燈,用竹篾作骨架,外用紅紙作底,黃、白、綠色紙剪成龍鱗花樣,一人一節,舞完后進行焚燒,第二年又重新編扎。我們村舞的就是第二種紙質龍燈,父親是扎龍燈高手,每年春節前,利用一個月的時間進行編扎,一個人,沒有幫手,沒有報酬,盡義務。后來父親年歲大了村里就請篾匠師傅編扎。1994年春節父親來我部隊過春節,還為我女兒扎了一個龍頭給她玩,龍頭是最難扎的,既復雜又要求高,兩只眼睛要能閃爍,龍嘴要能上下張閉。為了讓孫女高興,父親認真細致地編扎了一個星期,趕在正月十五前完成。當地的龍燈隊伍來到我們軍營熱鬧時,我女兒舉著龍頭在院子里來回奔跑,高興得不得了。舞龍燈是正月十五最重要的活動。當夜幕降臨,萬家燈火,人們還在喝酒猜拳熱鬧之時,龍燈隊就在祠堂集合,鑼鼓隊先敲打一陣鑼鼓,等于召聚全村人快來觀燈,再配合龍燈隊進行舞龍。祠堂是村里最活躍的地方,也是舞龍的起點,先熱鬧一番,鞭炮一掛接一掛拋在龍頭周圍,龍頭帶動龍身,舞出各種花樣。舞龍頭的是經驗最豐富的高手勝任,喊彩是由他來承擔。喊彩時嗓音要高,聲音宏亮,吐字清楚,記憶力很強,還能隨著埸地變換而喊彩詞也應變化。在祠堂喊彩應詞語廣泛,既有歷史內涵,又有民族特色,把全村人的心里話在喊彩中喊出來,喜慶歡快。我記得當人民公社成立的時候,翻身農民走上了集體化道路,心中無比高興。那一年舞龍燈喊出了“人民公社萬歲”的口號。大概是這樣喊的:龍燈高高舞起來,(眾人和:好呀!)三面紅旗迎風擺,(好呀!)集體化道路黨指引,(好呀!)人民公社傳萬代。(好呀!)光陰似苒,斗轉星移,到了今天,中國進入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祖國昌盛,山河景秀,人民幸福,國泰民安,中國已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此時的喊彩把幸福生活唱得更響。“龍頭一抬鞭炮響(眾人和:好呀)全村老少聚祠堂;(好呀!感謝黨的好領導,(好呀!)今鬧龍燈喜洋洋。(好呀!)龍頭一擺舞姿美,(好呀!)豐收碩果裝滿倉;(好呀!)村里又添新樓房,(好呀!)小車開進俺村莊。(好呀!)家用電器家家有,(好呀!)農村面貌大變樣;(好呀!) 口袋裝得鼓囊囊,(好呀!)幸福日子萬年長。(好呀!)當龍燈進入每家每戶時,喊彩的內容就有了戲劇性變化。“龍燈進門喜洋洋,主人全家福滿堂,去年買車掛彩虹,今年媳婦拜過堂,明年再添小孫子,一年更比一年強。”說明這一家在過去一年里買了車,娶了媳婦,盼望明年生個小孫子。主人高興得又是遞煙,又是捧著果子送給每一位舞龍手。入戶喊彩要喊出各家的特點,一年來,有了什么喜事,添了什么福運,什么最開心。把它編成順口溜唱出來,讓全家人心情舒暢,享受節日的快樂。每年龍燈要走周圍七八個村子,進上百戶人家,各村龍燈相互來往。主喊都要對每戶人家紅喜事了如指掌,才能編出順口的彩詞,逗得主戶人家高興。鄉下舞龍不興給錢,以取樂、祝愿為主,舞龍一直舞到次日凌晨一點才收場。解放后的農民興起了一股建房潮。解放前種田的沒飯吃,蓋房的沒屋住,織布的沒衣穿。解放了,人民當家作主,日子一年比一年紅火,蓋棟房有了安樂窩,給子孫后代留下個傳家寶。人們把蓋房上梁作為一件大事來做,當木架磚墻建到一半時,就選擇良辰吉日,將中堂最后一根木梁和大門磚墻上的最后一根門梁裝上,這種喜事也要喊彩。木匠上梁分一起步喊彩:一對“和合”笑嘻嘻,你向東來我向西。你向東面摘仙果,我向西面采蟠桃。蟠桃仙果都采到,代代兒孫戴紗帽。二登云梯喊彩:腳踏云梯步步高,一年更比一年好。左腳開步踩仙果,右腳開步踏蟠桃。蟠桃仙果踩得呵呵笑,八路神仙一齊到。三登基 喊彩:左腳跨過千年梁,右腳跨過萬年基; 千年梁來萬年基,子孫滿堂好福氣。四梁升起喊彩:手持金繩提金龍,金龍掛在半空中。搖頭擺尾真威風,我問金龍歸何處? 金龍奔向紫薇宮,龍子龍孫萬代官。五正梁登位喊彩:手拿發錘四角方,魯班許我上正梁; 金龍登位紫薇到,紫薇令我打發錘。一打金雞叫,二打龍頭抬,三打中狀元,四打大發財,五打五子登科,六打事事順,七打娶新娘,八打八仙到,九打壽星笑,十打主家大富貴。六掛紅掛綠喊彩:一片綾緞一片紗,我把綾緞高梁掛。親朋趕來齊慶賀,喜盈滿堂兒孫旺。七撒米巴喊彩:我拿米巴白如玉,魯班令我敬龍珠。東南西北我不撒,先敬主家萬年柱。親朋貴賓頭張望,財源福氣滿家降。米巴落地滾元寶,四鄰八舍都來搶。小伙搶到配鴛鴦,姑娘搶到配情郎。中年搶到富貴長,老人搶到壽無疆。讀書人搶到下筆如有神,高中狀元郎。種田人搶到一粒種下地,萬擔糧歸倉。十二生肖聚一堂,主家福祿萬年長。撒了米巴撒喜糖,一本萬利錢財旺。木匠喊彩后泥匠接著喊:賀喜東君,今日上梁。張良斫樹,魯班尺量,紫微高照,大吉大昌。手拿泥刀咯咯響,造起前堂和后堂,前堂造的是將軍府,后堂造的是宰相堂。將軍里出將軍,宰相堂中出宰相。自從今日喝彩后,榮華富貴萬年長。手接東家一把壺,黃金萬兩靠得住,上面造起龍鳳獅子蓋,下面造起蓮花托酒盤。茶要說個茶出處,酒要說個酒根苗。茶葉出在深山崖洞中,水酒出在田里糯米香。酒為何人造,杜康仙師造。男人造酒不可先知,女人造酒不可先嘗。杜康杜康,寅時造酒,卯時就香。我今將酒祭五方,一祭個梁頭,萬里諸侯;二祭個梁尾,添財帶喜;三祭個梁腰,玉帶飄飄;四祭個梁肚,金銀滿庫;五祭個中心太極圖,太極圖上生彭子。彭子壽高八百載,果老二萬七千春。天官賜福,榮華富貴。上梁撒的米巴是鮮大米磨漿過濾后做成的餡心巴,是贛北農村的特產,非常好吃。餡心巴是用紅豆、芝麻、紅棗做餡心,蒸熟冷卻后和喜糖果一道,待上梁時由木(泥)匠從梁上撒下,村民和親戚們去搶。鞭炮聲、喊彩聲與搶米巴的笑聲把整個新屋包圍成涌動的潮水,一浪高過一浪。兩種情形下的喊彩,流傳至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種文化大餐,是很有意義的事,應該發揚光大。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