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木新新以向榮一、不要輕易去指責別人,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去知道別人的喜怒哀樂,真正體諒別人的酸甜苦辣。每個人立場不同,環(huán)境不同,很難了解別人的感受。換個角度,你會發(fā)現(xiàn),你不是這個世界的主角,每個人都經(jīng)歷著不同的故事,誰都會有眼淚、有悲傷……學會欣賞和悲憫,學會善待他人。二、佛說,生命中的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不曾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至。要擁有一顆平常心,不怨怒,不躁進,不強求,不悲觀,不慌亂,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三、心里放不下別人,是沒有慈悲;心里放不下自己,是沒有智慧。閉上眼睛好好想想,自己是不是因為心浮氣躁而搞砸過很多事?是不是常被環(huán)境和人所影響,為了小事而生氣,不放過自己?懂得以智慧、慈悲來處理問題,心里就不會常打結,心能清明自在,不管處身何種狀況中,都可保持祥和平靜、自主自在的心境。四、人們煩惱時,只看到是誰惹了自己,總是怨天尤人,怨這怨那,從不抱怨自己看不破,想不通,看不透,從不從自身找原因,只知道,煩惱天天有,撿來自己惱,卻忘了:本是平常事,不揀自然無。五、做人其實不需要很復雜的思想,凡事隨緣,境來不拒,境去不留。不執(zhí)著于一念,舍得放下,適時放下,才能還原生活的安詳。放下也許會有遺憾,會有傷感。但是卻會讓生活的底蘊更加雋永和悠遠,讓生活更淡定和安然。放下是一種選擇,一種智慧,一種明白,亦是一種結局。六、一個人若心胸狹窄,眼里容不得半點沙子,那即使給他全世界的一切,他仍然覺得這個世界太小,有諸多不滿;一個人若心胸寬廣,對任何事物都不執(zhí)著,那即使他生活簡陋,屋里只有一張床,他依然覺得天地很寬,心懷感恩。誠如日本夢窗國師所說:“眼內(nèi)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七、人生有太多的問題找不到答案,太多的答案搞不懂為什么,冥冥中一切皆有定數(shù),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以善心處于順境,以靜心安于逆境。八、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內(nèi)心。也許,你正狂熱追求的,并非你真正想要的,只是遷就了別人或社會;也許,你正為之苦惱,肝腸寸斷的,未必是你真正想愛或該愛的,只是一時的不甘心。坐下來,靜賞花開水流,心靜了,自然就看清了。笑看花開,是一種寧靜的喜悅;靜賞花落,是一份隨緣的自在。九、【放過自己,也是一種放生】人生中難免遭遇痛苦,生起煩惱,但不必為此自我折磨。如果一直盯住白墻上的幾個墨點不放,黑暗就會占據(jù)你的視野;如果總是執(zhí)著于生命的某些片段,就會讓你失去完整的人生。放過自己,不折磨自己,也是一種放生。十、人生有三種苦:你得不到,所以痛苦;得到了,卻不過如此,也會覺得痛苦;輕易地放棄了,后來卻發(fā)現(xiàn),原來它在你生命中那么重要,所以覺得痛苦。既然得不到、得到了、放棄時都會痛苦,何不把人生的得失看輕一些,保持一顆平常心,痛苦不就會隨之而減輕嗎?以一顆平常心看待得失,人生完全可以不苦。十一、擠不進的世界,不要硬擠,難為了別人,作賤了自己;跨不過的門坎,不要硬跨,跨過了是門,跨不過就是坎;做不來的事情,不要硬做,換種思路,也許會事半功倍;拿不來的東西,不要硬拿,即使暫時得到,也會失去。人生的道路上,常常會站在岔道口上徘徊,只要走錯一步,就可能影響一生的前程。十二、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凈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愿,不如釋然。當你回歸內(nèi)心的安寧,不再計較得失,不再挑剔他人,便安住在圓滿中,當下即是歸處。人的幸福感是自己給的,內(nèi)心滿足即圓滿;若內(nèi)心不知足,就很難得到真正的幸福。所謂圓滿不是沒苦樂,而是苦樂隨喜,悲喜隨緣。十三、總有些事,管你愿不愿意,它都要發(fā)生,你只能接受;總有些東西,管你躲不躲避,它都要來臨,你只能面對。人的一生,總是難免有浮沉。不會永遠如旭日東升,也不會永遠痛苦潦倒。反復地一浮一沉,對于一個人來說,正是磨練。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驕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著悲觀。十四、人生有兩條路:一條叫心歷,一條叫經(jīng)歷。心歷引領著經(jīng)歷,經(jīng)歷豐滿著心歷。心若年輕,即使經(jīng)歷坎坷,人生與天地不老;心若老去,就算經(jīng)歷平靜,人生已步入荒年。人生其實不是漸漸地變老,而是隨心瞬間就老了。心有多苦,你的路知道,不必常掛嘴邊。心若已死,萬事齊黯;心若繼續(xù),則路不盡。十五、給別人留點空間,也是給自己留有余地。利不可賺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這個世界不是哪一個人的世界,而是所有人的世界,所以凡事都要留有余地。腹中天地闊,常有渡人船。多一分寬容,就會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善良,就會多一分希望。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別人有路可走,你才不會陷入絕境。十六、世間事,凡有一得必有一失,凡有一失必有一得。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得到和失去的過程。得到時,不要得意忘形、張狂失態(tài);失去時,也不要悲觀沮喪、錙銖必較。得失之間,要細細品味和權衡。擁有的,要珍惜知足;得不到的,切勿不擇手段、一味奢求;已經(jīng)失去的,不要耿耿于懷,老是放不下。十七、沒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花開必有花落,云聚必有云散。痛過了,增一份從容,傻過了,增一分智慧,哭過了,增一分沉靜,笑過了,增一分豁達。心無雜念,慈悲為懷,走過了,就過了。眼光放遠了,心路就寬了。十八、心中沒有過分的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說多余的話,自然禍就少;腹內(nèi)的食物能減少,自然病就少;思緒中沒有過分欲,自然憂就少。大悲是無淚的,同樣大悟無言。緣來盡量要惜,緣盡就放。人生本來就空,對人家笑笑,對自己笑笑,笑著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謝花開,豈不自在,哪里來的塵埃!十九、面對浮躁的塵世,要學會讓靈魂安靜,少些追逐的欲壑。曾經(jīng)的得失,都一笑而過吧,不必計較太多,只要精神上沒有枷鎖,比再多的擁有都要強上百倍。適時地走進寂寞,仔細地咀嚼孤獨,讓思維沉淀下來,把人生歸到零點,讓自己在悲苦中多些樂觀,在困境中多些豁達。二十、這個世界怎么改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內(nèi)心的世界,不要陷入外境的迷思,平添煩惱。改變外在的環(huán)境,不如改變我們內(nèi)在的心境。就如一池落花,兩樣心情,有人憐惜好花飄零,有人卻喜花果將熟。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fā)吧~